近日,有市場傳聞稱,小米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隨后,小米集團官方發布公告稱,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小米集團就電動汽車制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2020年,新能源汽車是當之無愧的風口。特斯拉股價上漲近7倍,登頂全球市值第一大汽車公司,是傳統車企龍頭豐田的三倍有余。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股價屢創新高。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勢復蘇,產銷情況遠超預期。
2021年開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延續火爆行情。據央視報道,春節期間一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訂單量同比增長10到20倍。新造車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眾多民企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造起自己的“造車夢”。
新能源汽車逆勢崛起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向中高級階段發展,日漸成為引爆資本市場的熱門概念。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23.2萬家,2020年全年新注冊企業7.86萬家,同比增長70.8%,其中四季度新增企業2.7萬家。
2014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企業注冊量同比增長了105.0%。2016年新注冊企業超過2萬家,隨后幾年更是突飛猛進。2018年的注冊量首次超過了4萬家,2020年注冊量再創新高。從地區分布來看,目前廣東省以2.6萬家企業排名第一,山東、江蘇分列二三名。此外,全行業45%的企業注冊資本高于500萬元。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披露融資總額首次突破千億。近十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投融資事件共897起,披露投融資金額3841.1億元,2020年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292.1億元,同比大漲159.4%。
從十年來融資次數TOP10排名來看,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分別以13起并列第一,動力電池行業的明星級企業寧德時代以12起位居第三,理想汽車則以10起位居第五。
在融資總金額方面,蔚來汽車以327.8億元摘得魁首,FaradayFuture(法拉第未來)以309.6億元位居第二,此外入圍TOP10的還有北汽藍谷、寧德時代、威馬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特斯拉上海等。
未來,新能源汽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去年國務院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文件中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的發展目標。據公安部數據,截至2020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汽車總量1.75%,但增速極快——比上一年增長近三成。
眾多民企大佬競相入局
目前,新造車運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眾多民企大佬競相入局,開始打造自己的“造車夢”。
近日,恒大汽車引資260億港元,成為新能源汽車史上規模最大股權融資之一。“我們一定能實現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的宏偉目標!”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許家印表示。
據其官網介紹,恒大新能源汽車通過整合全球頂尖資源,已構建覆蓋先進整車制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汽車銷售及智慧充電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與全球汽車工程技術龍頭合作同步研發14款車,首期6款恒馳已全球發布,2021年將陸續實現量產,并按照工業4.0標準在上海、廣州等地建設世界先進的智能制造基地。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將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吉利控股表示,此次合作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展開。
風口之下,恒大汽車市值已超6000億港元,賈躍亭創立的FF也即將赴納斯達克上市。去年年中上市的小鵬和理想,市值與IPO時相比最高漲幅達300%;而在2019年跌入谷底的蔚來,2020年內最高股價漲幅達14倍,市值一度超過小米。
此外,騰訊、阿里、華為、小米、滴滴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進入造車賽道。
以騰訊為例。去年9月,騰訊自動駕駛云仿真平臺技術被評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這是我國自動駕駛仿真技術首次被國際業界評為創新技術,表明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據騰訊自動駕駛仿真技術總監孫馳天介紹,從2017年開始,騰訊成功研發出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云仿真平臺,申報專利四十多項,推進了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和相關產業發展。該平臺能支持數千輛自動駕駛車輛和數十萬輛交通車同時運行。近年來,一些頭部車企、國家級測試場等深度應用該系統后,大幅提升了研發和測試效率。
科技創新成追逐熱點
2020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文件中指出,要將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創新與科技,是新能源車企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面對新能源汽車領域“卡脖子”問題,民營企業紛紛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去。
專利的擁有量是創新硬實力的最佳體現。在專利總量上,比亞迪以9426件有效專利穩居“新能源汽車專利20強企業榜單”的第一,長安汽車、北汽新能源位列第二、三名,有效專利分別有5243件、4005件。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造車公司“蔚來汽車”(包括蔚來控股、上海蔚來)的有效專利共1677件,主體合并后位列榜單第6名,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一。
在造車新勢力的發明專利中,企查查數據顯示,威馬以293件發明專利位列第一;其次是蔚來系,發明專利172件;排名第三的是零跑汽車,發明專利162件。值得注意的是,法法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亦榜上有名,發明專利達105件。
“汽車產業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下一階段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是在‘四基’上下功夫、抓創新、求突破。”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兩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宋嘉表示,“‘四基’包括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和技術基礎,沒有強大的基礎保障,創新與超越就無從談起。”
與智能家居產品相比,汽車從創新性、復雜度、安全性要求和資金投入上,都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目前,全球汽車的形態和格局正在重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要準確把握科技創新大勢,布局搶占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業發展新賽道。”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高層論壇上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