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長沙一名23歲的女孩在乘坐貨拉拉搬家途中,從副駕駛位跳窗身亡事件不斷發酵。根據已公開的消息,涉事司機途中曾三次偏航,事發地點相對偏僻,沒有監控,且僅在跳窗發生的6分鐘前,當事人還在回復微信群消息,沒有明顯的自殺傾向。目前,涉事司機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女子跳車前短短的6分鐘究竟發生了什么?其中的緣由和細節尚待公安機關后續調查和公布。
但在此次事件中,作為平臺方的貨拉拉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的確,互聯網貨運平臺依托移動互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入駐司機和用戶提供信息中介服務,理應保障用戶的安全。貨拉拉在司機偏航的情況下也沒有對司機進行干預以及用戶提醒,APP及貨車內均沒有錄音錄像設備等安全設備,導致案件事實的確認難以取證,無疑凸顯出貨拉拉安全管理上的缺位。
此外,據媒體報道,貨拉拉平臺此前也發生過多起入駐司機與用戶之間的摩擦。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貨拉拉”就有共計4294條結果,大量投訴直指貨拉拉司機丟失貨物、私自加價、實際車型與預定車型不符、客服服務草率等問題。以上種種無疑暴露出作為貨運平臺方的貨拉拉在粗放管理下的風險叢生。
然而,與外賣騎手和外賣平臺之間的關系相似,司機與互聯網貨運平臺之間并不存在勞務關系,目前國內也沒有法律規定貨運平臺承擔類似的承運人責任,導致勞動權益和責任難以認定,互聯網貨運平臺正處于法律的“空白地帶”,亟待填補。
安全關乎生命,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一個鮮活生命的逝去無疑給我們帶來深思和警示。當前互聯網貨運平臺所陷入的風險困境,不免讓筆者想起此前多起順風車安全事件引發社會各界對網約車監管問題的關注,進而倒逼各大網約車平臺逐步完善服務監督和安全保障機制。互聯網貨運平臺要從中吸取教訓,筑牢安全防線,可以參考順風車平臺推出的司機人像核對、行程錄音、行程分享、信息核驗卡、偏航介入等多項措施,進一步建立起適合貨運行業的平臺規范,助推行業向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保障司乘雙方的安全和其他各項權益。
當然,監管部門也應完善互聯網貨運平臺相關監管法律法規,厘清平臺方的責任,強化行業管理,壓實平臺主體責任,以保障用戶的人身和貨物安全。
關鍵詞: 互聯網貨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