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高質量成績單。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這意味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度突破百萬億元大關,實現歷史性跨越。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經濟體量的擴大,帶來了更大規模的市場和更深厚的內需潛力,為解決結構性問題和提升創新能力留足了空間,也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集聚了新動能。
消費市場表現良好
2020年,面對疫情,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快速得到有效防控,經濟持續有力恢復。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系列政策提振經濟,特別是通過發放消費券、給予各種優惠等來推動消費市場的回暖。
雖然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但仍有許多亮點值得關注。如,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去年四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21.2%、17.3%,分別比三季度加快16、7.1、5個百分點。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三季度加快3.7個百分點。
同時,線上消費快速發展。疫情期間,在線消費在滿足居民基本消費需求、保障基本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者的在線消費習慣加快形成。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176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590億元,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
農村消費市場表現突出,從各地市場情況也能體現一二。如,山西去年前11個月鄉村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5%,增速快于城鎮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河南省前11個月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8%,快于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速3.7個百分點。
“農村收入和消費表現好于城鎮。2020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9%,遠高于城鎮的3.5%。與此對應,消費增速也是農村高于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2.9%,而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下降3.8%。”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整體來看,我國消費市場在生產供給不斷增強的同時,仍是支持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因素。”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2020年,拉動全年經濟穩健回升的動力由工業生產端逐步向需求端轉移,供需平衡性明顯改善,服務業快速恢復,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和增加值增速全面領跑其他產業。
具體來看,2020年四季度GDP增速較三季度提高1.6%,其中工業、消費分別環比提高1.3、3.7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7%,比三季度加快3.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速差,由二季度的2.6%縮小到了0.1%,“表明疫情防控常態化后服務業快速恢復。”伍超明說。
同時,我國去年全年進出口和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特別是在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產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我國憑借著疫情防控的高效與完整的產業體系,承接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生產訂單,并彌補了海外產能的缺口。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215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26億元,增長4%;進口142231億元,下降0.7%。
此外,我國經濟韌性足,產業體系完備,內需市場龐大,高新技術產業與各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壯大。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0.5%,制造業增長3.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1%、6.6%,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3、3.8個百分點。
“這些都是2020年我國經濟表現好于預期的重要推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2020年全年宏觀調控政策合理適度,不僅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且留有充足的回旋空間,有助于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的構建。
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全年GDP突破百億元標志性意義極強,是我國給世界呈現的完美答卷。”產業經濟研究員、中關村發展集團高級專家董曉宇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的快速復蘇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2020年全年來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受疫情影響較重,經濟社會處于停擺狀態,從二季度開始出現V形反轉,經濟增長3.2%,三季度保持持續增長勢頭,達到4.9%,四季度經濟增長更是達到了6.5%,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各季度,是兩年來的高值。
“總的來看,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同時應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寧吉喆表示。
不過,從長期來看,我國的經濟有著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優勢。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記者表示,一是中國模式已經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是應對全世界前所未有大變局最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最符合長期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模式。二是在全世界都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候,中國的表現無疑是優異和突出的,只要我們抓住難得的戰略機遇期,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同樣值得期待。
“破百萬億元大關是因為我國經濟基本面穩健、制度優勢明顯,接下來該是破200萬億元、300萬億元等更大的量級了。”伍超明表示,未來宏觀政策應精準發力強弱項、防風險。
寧吉喆表示,下一步,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關鍵詞: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