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疫情雖有反彈,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1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3%,雖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但截至目前已連續7個月位于51%及以上。春節前后正值制造業傳統淡季,國內局部疫情對企業生產有所影響,但行業回暖趨勢不改,只是企業降本增效任務依然艱巨。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本月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有企業反映,近期生產、采購、運輸等活動面臨一些困難。這也使得1月當月,國內產需兩端擴張力度均弱于上月。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5%和52.3%,較上月回落0.7個和1.3個百分點。
“從供需指標看,兩者差值有所擴大,但收窄趨勢不變。”財信研究院宏觀團隊李沫表示,局部疫情對需求的短期沖擊大于生產,1月制造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差”有所擴大,供需缺口有所擴大,預計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修復,制造業供需缺口大概率將繼續收窄。
從行業表現看,農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6%,行業增長較快;紡織、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等行業前述兩指數均位于臨界點以下。
同期,進出口景氣度有所回落。前期圣誕季海外需求集中釋放,疊加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部分企業外貿訂單有所減少。本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0.2%和49.8%,低于上月1.1個和0.6個百分點。趙慶河也表示,雖然制造業進出口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落,但農副食品加工、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等行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均位于51%以上,反映這些行業的外貿業務較上月有所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價格指數保持高位運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企業利潤。數據顯示,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7.1%和57.2%,雖分別低于上月0.9個和1.7個百分點,卻仍持續位于較高運行水平。其中,農副食品加工、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上游行業的兩個價格指數均高于70%。不過近期部分大宗商品漲價仍存在資本炒作因素影響。此前,鐵礦石強勢漲價一度引發業內連鎖反應。
“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于出廠價格,中下游企業利潤受到擠壓。這也預示1月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將繼續上漲。”李沫表示,不過,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上游企業囤購原材料的意愿增強;需求持續回暖下,企業備貨銷售的意愿提升,下游產成品庫存也有所提高。1月份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均為49%,分別較上月提高2.8個和0.4個百分點。
1月27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信息發布會。據了解,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快速上漲。據鋼協監測,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62%進口礦價格2021年1月18日最高達到171.6美元/噸,創近九年來新高。目前,鐵礦石、煤炭、焦炭和廢鋼價格均處于高位,企業生產成本面臨上升壓力。在鋼材價格難以大幅上漲的情況下,鋼鐵企業降本增效任務艱巨。
眼下春節臨近,假日效應帶動消費品行業繼續回暖。消費品行業PMI為52.3%,高于上月1.8個百分點,行業增長加快。從產需情況看,消費品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制造業總體,分別為54.1%和55.2%,比上月上升1.5個和4.3個百分點,顯示出隨著春節假日臨近,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行業市場需求釋放明顯,企業生產活動較為活躍。
“往后看,短期內國內局部散點疫情仍將繼續對制造業PMI形成擾動,但國內經濟修復動能已切換至需求端,加之前期政策效果猶在,預計國內外經濟將整體處于向上修復期。預計一季度制造業PMI受疫情影響波動加劇,不排除2月份PMI降至50%臨界值以下的可能,但隨后將快速回升,制造業向上周期趨勢不會改變。”李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