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年以來,房企回購上市公司股份的動作依然密集。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新年伊始啟動股份回購的房企數量已超過15家。有專家指出,房企回購背后的考量,一是為了提振市場信心以維護股價;二是趁市場相對低迷回購部分股票,來增強對公司的控制力,同時還可以考慮用于管理層激勵。記者梳理發現,本輪“回購潮”中涉及的房企,大多因業績盈利不達預期導致市值下滑,或前期股價出現異動。
密集回購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開年以來,截至2月4日,滬深包括港交所上市房企中,已有超15家房企在新年度開端啟動公司股票回購。其中,不乏企業多次操作回購,涉資金額更是巨大。
2月3日,中國金茂發布股份回購公告稱,于當日回購500萬股,每股回購價介于3.2-3.23港元之間,涉資1607.25萬港元。根據公告,2021年以來截至2月3日(自普通決議案通過以來),中國金茂累計購回證券數目為3280.2萬股,占普通決議案通過時已發行股份數目的0.279%。
據悉,2021年1月28日、29日、2月1日,中國金茂還曾分別回購股份1200萬股、626.2萬股、454萬股,累計購回證券2280.2萬股,占于普通決議案通過時已發行股份數目的0.1936%。三次回購價每股最低至2.99港元,最高至3.21港元,回購金額每股分別為3632.2萬港元、1906.34萬港元、1446.31萬港元,三次回購總額為6984.85萬港元。
中國奧園近期的回購動作也是高頻。2月2日,中國奧園對外發布公告稱,以每股最高6.99港元、最低6.93港元的價格購回76萬股股票,總共支付約529萬港元。2月3日,該公司再次披露回購操作,于當日在香港交易所回購255萬股,耗資1797.14萬港元。據了解,中國奧園近3個月累計回購股份331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0.12%。
實際上,2021年開年以來的房企“回購潮”在1月已經顯現。據梳理,2021年1月,在A股上市的房企中,包括華僑城A、藍光發展、美好置業、順發恒業、宋都股份、萬通發展、香江控股、中華企業8家企業,均對外披露了股份回購公告。此外,包括中國海外發展、融信中國等房企,也以公告形式披露近期股份回購進展。
1月25日,中國海外發展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1月25日在香港交易所回購88萬股,耗資1605.73萬港元;統計顯示,該公司近3個月累計回購股份數為1027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0.09%。
稍早前,融信中國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1月8日在香港交易所回購183萬股,耗資996.81萬港元。據了解,融信中國近3個月累計回購股份數為1703.25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1%。
“股價保衛戰”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本輪“回購潮”中涉及的房企,大多因業績盈利不達預期或市值大幅下滑,而出現過股價異動。
近期,因對外披露年度業績盈利警告而出現股價異動,并展開股份回購的房企代表,包括中國金茂。1月25日,中國金茂對外發布公告稱,預計2020年全年的歸母公司凈利或同比下降約40%-50%。在此重大利空消息之后,中國金茂連續數日進行股份回購操作。
有分析人士直言,中國金茂近期接連回購股份,與其股票在資本市場上的低迷表現有關。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2021年1月21日-28日,中國金茂股價連續6個交易日下跌,下跌幅度累計達三成左右。
市值大幅下滑后啟動股份回購的房企,代表案例還有融信中國。
據第三方數據,融信中國在2020年度房企中市值下滑幅度最大,該公司2020年市值約為76.9億元,與2019年底的184.9億元相比下滑達58.41%。這被業內視為該公司近3個月累計回購股份的原因。
多位業內分析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企業估值較低的時候,企業在現金流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低價回購公司股票,也可起到穩定股票價格、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作用。
“公司回購股票可用于股權激勵,去年A股上市房企發生回購的公司主要用于員工激勵,但作為回購股票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市值管理,因為通過公司主體進行回購,就向投資者彰顯了公司對自身業績發展的信心。”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云祥直言,上市房企回購股票的動作與頻次,與企業市值管理確實存在較大關系。
“在公司股價被低估、相對處于價格低位時,回購能夠降低股權收購的成本。如今年1月,華僑城、藍光等企業回購的目的是實施股權激勵。”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水舉例論證道。
劉水將房企頻繁進行股票回購的原因歸納為實施股權激勵、可轉換債券、市值管理、業績補償等。其還指出,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對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增強市場信心、提振公司股價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
談及房企大手筆回購股票的背后用意,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表示,當股價被低估時,通過大手筆回購股票提振市場信心,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是上市公司常采取的措施。
低迷行情與宏觀面趨緊使然
事實上,一旦公司股價出現較大異動,上市公司往往會祭出“股份回購”這一護盤“大招”。作為印證,在地產板塊出現大跌后的近幾個交易日,諸多上市房企也確實接連大手筆回購股票。拉長時間線來看,2021年開年以來的這輪房企“回購潮”,似乎可以追溯到上一年度的9月:2020年9月以后,包括中海、新城控股、合生創展、復星國際等在內的8家房企曾先后進行至少15次股份回購。
在業內觀點看來,房企近期密集回購、啟動“股價保衛戰”,與地產股2020年以來整體低迷的態勢不無關系。盡管2021年初大盤走勢上行,較基期漲跌幅回正,月末回調,但克而瑞內房股領先指數年初走勢下行,表現不佳。
來自克而瑞證券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恒生指數上漲3.9%,克而瑞內房股領先指數下降3.5%,恒生中國內地地產指數下降1.2%,房地產(申萬)板塊下降6.8%。
另有分析指出,近期房企密集回購還與宏觀面趨緊直接相關。
2020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的通知》,該通知對各級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均設定上限,其中要求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銀行機構,應在兩年或四年時間內完成業務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與回購上市公司股票并行的穩定市場預期的動作,還有大股東增持。根據港交所披露信息,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于2020年1月5日斥資約2572萬港元在公開市場增持融創中國股票94萬股。這是一周內孫宏斌第三次增持。資料顯示,2020年12月30日和今年1月4日,孫宏斌曾分別增持180萬股和290萬股融創中國股票;截至1月5日,已累計斥資近1.53億港元,增持564萬股。
嚴躍進指出,大股東增持背后,一方面是向市場傳遞公司被低估的信息,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對短期利空消息的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