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嚴查IPO前突擊入股,最終可以減少資本蛀蟲、降低IPO成本,從而降低二級市場負擔。
眾所周知,一家公司上市或者不上市,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一家公司不管是通過IPO還是借殼,只要獲得了6位數字的證券代碼,那它也就進入了“上流社會”,不僅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再融資,股東還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上減持股份,就連在銀行申請貸款都會比非上市公司容易得多,諸多的好處讓A股的IPO火爆異常,而公司的股票價格在上市前和上市后也是天壤之別。
于是,在一家公司確定能夠上市,或者大概率能夠上市的時候,部分投機性質的資本就會把手伸向原始股,他們或者是保薦機構、承銷商,又或者是能夠決定公司上市成功與否的關鍵人物??傊?,其中巨大的利益讓所有的人樂此不疲,公司大股東也愿意吸納他們進來,畢竟把利益捆綁在一起,上市過程中的阻力會小很多,大家可以一起抵達“勝利的彼岸”。
那么大家都合適,最終誰來買單呢?
由于各路機構的利益都捆綁在一起,那么新股發行價格自然是越高越好,投資者買到的新股價格也就遠遠高于應有的價格。投資者如果還想通過新股炒作賺錢,只能是把泡沫吹得更大,然后等待其他跟風的投資者高位接盤,所以最終受損的還是普通投資者。
如果禁止各路機構在公司IPO之前突擊入股,會有什么影響?
首先,原本很多比較拙劣的欺詐上市就會被阻止,審計機構、保薦機構會拒絕冒險幫助公司闖關,這樣最終能夠IPO的公司都是財務數據真實、業績和成長性較好的優質公司。
其次,新股的發行價格也會相對合理,畢竟詢價機構也不愿意自己買入股票的價格太高,以至于從一開始就冒著今后價值回歸的風險。
再次,投資者買到的股票價格相對合理,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由于投資者可以期待未來通過公司業績的增長獲得價值收入,那么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棄急功近利的投機炒作,因為垃圾股沒有長期持有價值,所以盡快完成拉高出貨的迫切性也就更強。
最后,可以減少證券市場的蛀蟲,雖然說現在的證券監管已經越來越嚴,但是只要有利益存在,就難免會誘發有權力的人鋌而走險,所以如果能夠嚴查突擊入股,就少了一個獲得不當盈利的途徑,也能讓一些有權力的人不得不清正廉潔。
當然,嚴查IPO前突擊入股并不等于禁止,監管層要在今后的執法過程中明察秋毫、嚴格處罰,做到一事一議,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給那些試圖在IPO過程中投機賺錢的利益方任何機會,這對于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乃是利在千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