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不斷走高的海運業各項指標目前出現了微調跡象。
反應即期市場價格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在1月底出現回調跡象。具體數值顯示,截至1月29日的周期,SCFI交上期(1月22日)出現了0.25%的降幅,為2861.69。這是該指數自1月22日來的“兩連降”。1月22日,該指數三個多月來首次下跌16.05點至2868.95點。不過,在2月5日的周期內,SCFI又上升至2884.61。
與此同時,第一財經記者從追蹤全球范圍內集裝箱流轉的平臺Container xChange得到的數據顯示,作為亞洲與美國貿易聯系最緊密的洛杉磯港,該地的集裝箱已在加快回轉至中國各大港口在內的亞洲地區。洛杉磯港務局數據顯示,洛杉磯港近九成業務量來自亞洲,洛杉磯港的貨運量占美國海運貨運量的43%。
Container xChange首席執行官施林美爾(Johannes Schlingmeier)對第一財經記者回復道:“短短7周,這個美國門戶港從集裝箱設備嚴重過剩變成供應短缺。我們樂見這一現象。”他表示,自去年夏天以來,美國的集裝箱供應鏈承壓,洛杉磯港除了加強防疫外,也遭遇因疫情導致的人員短缺問題,尤其是給港口的運作效率帶來極大的影響。”
據第一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方面了解,近日,中遠海運一艘近20萬噸級大型集裝箱船裝載了1.3萬個空集裝箱剛剛回到了中國的寧波港。這已不是中遠海運2021年來第一次從歐美港口運回空箱。
不過,就在歐美空箱漂洋過海回到中國港口之際,全球最大單一集裝箱碼頭中國深圳的鹽田港碼頭卻在近日“告急”,碼頭內出現了集裝箱堆積過剩的現象,而且還出現了進出港口的道路嚴重、持續和大面積的擁堵情況。2月8日上午,深圳鹽田國際(YICT)緊急宣布:碼頭將于2月9日00時起暫停接收7天后的出口重箱,這一特殊措施將維持3天。
空箱回流效應顯現
根據Container xChange的“集裝箱可用性指數”(CAx),洛杉磯港去年的這一指數平均值為0.64。“集裝箱可用指數”超過0.5說明該港口的集裝箱設備有剩余,而低于0.5時則表示設備不足。
其中,去年第37~45周,也就是去年的9月~11月,位于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港空箱泛濫,過剩尤為嚴重。當時,“集裝箱可用性指數”在0.8~0.9范圍內浮動,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根據Container xChange的監測,在第42周(2020年10月11~17日),20英尺集裝箱的這一指數曾達到0.86,40英尺集裝箱的指數則高達0.91。
但自第47周(2020年11月中旬起),這一數值大幅回落。在第49周(2020年12月初)洛杉磯港20英尺集裝箱的可用性已下降到0.27,40英尺箱集裝箱可用性則回落到0.29。這也意味著當地的集裝箱出現了緊缺。
Container xChange營銷主管弗雷澤(Florian Frese)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主要是各大集運公司開始積極調運空箱,包括增加航次專門運送空箱等,這些措施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此外,據美媒報道,洛杉磯港務局也在采取各種措施緩解港口的擁堵。比如,從2月1日起,如果集裝箱碼頭運營商將集卡的輪班時間縮短5%-20%,將獲得洛杉磯港務局方面的補償,補償金額將隨著改善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如果至少有一半集卡車在一個碼頭卸下空箱后并拉走一個重箱,洛杉磯港將根據其運轉速度向碼頭支付補貼。該計劃旨在提高港口的周轉率。美國港口貨運協會對此表示歡迎,稱如果洛杉磯港的6個集裝箱碼頭都能達到目標,那么美國南加州的整個供應鏈都將受益。
去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導致各國封城抗疫,同時隨之而來的海運業“空白航期”(blank sailings),再加上疫情催生的“宅經濟”效應,源自亞洲的出口集裝箱搭載著眾多美國消費者急需的生活用品自去年下半年起開始堆積在各大美國的港口。德國企業FraunhoferCML 和Container xChange合作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度,約150萬只集裝箱在美國的周轉期平均為115天,而2019年同期則低于80天。
或現季節性波動
那么,洛杉磯港“集裝箱可用性指數”的回落,是否意味著去年下半年起困擾海運業的“一箱難求”的現象將出現緩解?
對此,弗雷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預計未來幾周集裝箱設備供應還會出現波動,跨太平洋航線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她舉例道,比如惡劣的暴風雪天氣會影響港口的運作效率。同時,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不時出現集裝箱班輪掉箱子的現象。
Container xChange的數據顯示,進入2021年,前5周,洛杉磯港的“集裝箱可用性指數”略微高于0.5,說明當地的集裝箱依舊有剩余,但已大幅低于去年下半年的峰值。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于占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海陸空的物流皆出現了中國出口多、回來少的情況,致使集裝箱供不應求,不僅集裝箱價格上升,運費也上浮厲害,“一些極端情況下,單程運價就覆蓋了集裝箱成本。因此出現了集運公司沒有動力把空箱調回的情況,導致中國大量的重載箱外運,到海外后空集裝箱堆積如山。”
針對“空箱難求”的問題,港口、集裝箱生產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在積極行動。據海關總署網站信息顯示,為期4個月的2021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1月19日啟動。海關總署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推出18條措施,從優流程、降成本、壓時間、提效率等方面,著力解決當前市場主體關切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于占福認為,集裝箱供不應求的這一情況可能在今年出現些許回調。“集裝箱企業加班加點的生產其實已經把未來的產能給透支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歐美疫情平緩一陣的話,集裝箱的運輸態勢馬上會變。空箱就會流轉,運力就會緩解。所以有可能會出現季節性的波動。”
關鍵詞: 空箱回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