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促進便利消費、服務保障民生的重要零售業態,便利店的2020年極為特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便利店線上業務發展,線上已成為便利店業績新增量。與此同時,走出自己的大本營,下沉三四線城市以開拓新的市場版圖,成為行業發展又一新趨勢。此外,跨界整合、精準服務也成為便利店的特色競爭力。
加速上線謀發展
“您好,這是您的外賣。”一天下午兩點左右,北京白領小陳從外送員手里接過了他點的外賣。不過,這次的外賣不是美食,而是他從附近便利店買來的飲料和小點心。
“之前點外賣午餐比較多,現在附近的便利店也開通外賣了,時常會買些小零食什么的。”對小陳這一新消費習慣,相信不少消費者也會有同感。對便利店來說,開通線上渠道并不是2020年才開始的事情,但毫無疑問,疫情加速了便利店布局線上渠道的步伐。
由于疫情影響,便利店線下門店業務受到沖擊,線上業務的影響正不斷擴大,也不再僅限于傳統外賣,社區拼團甚至直播帶貨也都出現在便利店行業里。
廈門見福便利店就是個嘗新的典型。去年5月,依托見福產業園區,見福旗下的福客電商直播基地與創視界達成戰略合作,并于同年6月正式開播。見福對這一直播基地的定義是,打造全國首個電商直播全產業鏈聚合平臺。
除了建電商直播基地,見福還攜手京東搞起了社區拼團。2020年年初,為應對疫情影響和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見福在廈門地區的20余家門店率先開展線上社區團購。去年4月20日,見福便利店與京東7FRESH達成戰略合作。近一年來,見福的社區團購辦得紅紅火火,也證明了見福對該業務的看好。
不斷下沉拓市場
疫情給實體門店的經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對便利店行業而言,企業并沒有停下開店的腳步,反而不斷開拓新的區域市場,下沉成為一大發展方向。
作為日系便利店的代表品牌,羅森和7-ELEVEn在2020年都選擇了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如羅森北京在去年宣布正式進軍河北,開始謀劃其京津冀一體化藍圖,目前已進入河北唐山和保定兩座城市;7-ELEVEn則在湖南長沙和河南鄭州快速布局。比起這些品牌原本更加青睞的一線城市,河北、湖南、河南等地的便利店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發現,從全國范圍來看,由于一線城市房租、人力成本的持續走高,便利店的經營壓力空前巨大,而隨著二三線城市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便利店市場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除了7-ELEVEn、羅森,更多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如見福、便利蜂等,也在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將發展目光投向了二三線市場。不過,目前二三線市場市場競爭尚不激烈,與便利店發展較為成熟的一線城市相比仍有不小的距離。在龍頭企業嘗新后,二三線市場是否會成為便利店行業的新“戰場”,還有待長期觀察。
聚力整合再出發
當然,2020年并不是沒有遭遇危機的便利店企業,昔日北京便利店龍頭全時便利店的危機便吸引了全行業的目光。
去年5月11日,全時便利店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全時便利店”進行營業調整告知函》,在便利店行業掀起了不小的風暴。該函顯示:“由于公司經營戰略調整,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于2020年5月20日24時結束經營”。
不過,全時的危機并不是2020年才出現的。2017年,全時便利店曾以360家門店的數量超越當時的7-ELEVEn,成為北京便利店的“老大”。但由于原股東復華集團出現資金問題,全時便利店迅速擴張的道路沒能繼續走下去。
在2019年2月,將華東(杭州、蘇州、南京)、重慶的大部分門店交給羅森,北京、天津和成都的公司被山海藍圖接盤后,全時曾打算深耕既有市場,保持穩健發展。但僅僅過了一年多,山海藍圖接手的門店就又陷入經營危機。
北京全時發布關店聲明后,成都全時的106家門店選擇由見福便利店托管,并加盟了見福便利店。但這一托管也只持續了數月,在2020年年底,成都全時便利店的經營主體成都山海藍圖超市管理公司進行股東變更,托管終變接盤。而北京全時便利店目前并沒有全部關店,選擇讓好鄰居便利店協助其運營調整,不少門店已經恢復了經營。
不過,接手成都全時的106家門店后,見福借機在成都市場站穩了腳跟,成為見福跨區域發展的重大機遇。
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并購會為市場帶來什么變化尚未可知,但可以預計的是,2021年便利店行業將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