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另有規定外,不得由用戶承擔建設項目建筑區劃紅線外發生的任何費用。
近期全國大范圍寒潮來襲,讓多地氣溫創下歷史新低。暖心的是,根據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發文,供暖水電等行業不合理收費將從3月1日起逐步被清理取消。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等行業收費,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意見》提出,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存在服務收費的項目偏多、標準偏高、行為不規范,部分企業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和效率不高等問題。就此,對清理規范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五方面24項政策措施。
《意見》明確的五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加快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嚴格規范價格收費行為、提升服務水平和改善發展環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意見》在明確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時強調,除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另有規定外,不得由用戶承擔建設項目建筑區劃紅線外發生的任何費用。
供暖方面,《意見》要求取消北方采暖地區城鎮集中供熱企業向用戶收取的并網配套費等類似名目費用。建筑區劃紅線以內屬于用戶資產的供熱設施經驗收合格依法依規移交供熱企業管理的,相關維修維護等費用由供熱企業承擔,納入供熱企業經營成本,不得向用戶單獨收費。
那么,不合理收費清理取消后,企業是否會轉嫁成本,導致水電氣暖價格上漲?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多數地區住宅建筑區劃紅線內供電供氣供暖設施運行維護費用已逐步納入企業經營成本,并未引起價格大幅上漲。同時,與儲備土地直接相關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納入土地開發支出,降低了水電氣暖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因此,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后,有利于減輕水電氣暖用戶負擔。
《意見》還提出,穩步推進計量收費改革,具備條件的地區逐步實行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相結合的兩部制熱價,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按供熱面積計收熱費。熱電聯產的供熱企業,應將成本在電、熱之間合理分攤。
《意見》還提出,城鎮集中供暖價格應納入地方定價目錄,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合理制定并動態調整熱力銷售價格,穩步推進計量收費改革,具備條件的地區逐步實行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相結合的兩部制熱價,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按供熱面積計收熱費。熱電聯產的供熱企業,應將成本在電、熱之間合理分攤。
事實上,對于暖氣收費標準的討論在近年來被多次提出。多方均提出了不同意見。例如,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上,2020年向哈爾濱市政府反映供暖溫度不達標、對收費方式有異議的相關留言超過30條。
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同于水、電和氣的收費模式,供暖的計量要同時考慮流量和溫度的疊加影響,計量方式相對復雜,改造難度大,還存在戶間傳熱等問題難以解決。因此提出“按熱收費”十多年來,總體效果仍不明顯。《意見》的出臺表明,下一步供暖收費改革將會持續推進,促進節能減排。
根據《意見》,到2025年,清理規范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取得明顯成效,科學、規范、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基本建立,政府投入機制進一步健全,相關行業定價辦法、成本監審辦法、價格行為和服務規范全面覆蓋,水電氣暖等產品和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
在南方開拓供暖市場的一家中型新能源科技企業董事長吳先生看來,這一政策將給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他表示,《意見》提到,進一步深化公用事業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競爭性環節的市場化,提升對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價格監管的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我們主營業務是銷售能源解決方案,既有集中供暖,也有分戶。2020年公司業績是上一年的兩倍,現在正聯合幾家企業制定服務標準等,希望政府能夠提前考慮相關規劃和城市供暖管理,讓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吳先生說。
關鍵詞: 水電氣暖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