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8月監管部門出臺“三道紅線”房企融資新規后,房地產金融政策再出重磅新規。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建立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資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其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應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相應上限。
《通知》明確了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機構覆蓋范圍、管理要求及調整機制。綜合考慮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分檔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兩個上限,對超過上限的機構設置過渡期,并建立區域差別化調節機制。
本次新規出臺主要是為了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抵御房地產市場波動的能力,防范金融體系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帶來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健性。
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貸款占比比重較高,三季度房地產貸款占比為24.9%,個人住房貸款比重更高,占68.8%,而本次政策新規中房地產貸款占比最高的為40%,個人住房貸款占比最高值為32.5%。
這意味著2021年購房貸款總額將會有所縮減,居民購房貸款難度將會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購房門檻,抑制了部分購房需求的釋放,但預計放款有側重性,首套房家庭貸款及改善性貸款支持力度相對較大,二套以上的住房在購房貸款難度將進一步提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此舉符合“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避免信貸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支持制造業、科技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融資。
“此次銀行房貸的貸款給出了紅線,意圖讓銀行把更多的錢都投放到實體經濟中去,而不是流入房地產。三道紅線結合本次的貸款紅線,是政策組合拳避免資金流向房地產,給居民降杠桿。”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小嬙表示,本次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是從供應端(銀行)降杠桿,降低資金投向房地產市場,自從提出不以經濟刺激房地產市場,實體經濟成為金融機構重點方向。
長城證券對此表示,大部分銀行已達標或超標幅度不大,少部分超標較多銀行未來需進一步降低房地產貸款增速。由于過渡期較長,可減輕銀行貸款結構調整壓力。據長城證券測算,在2-4年過渡期下(超標<2%的過渡期2年,超標≥2%的過渡期4年),超標的銀行不用壓降存量房地產貸款,但未來增速需要下降。
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于市場主體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有利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引導銀行信貸投向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