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在線教育侵權 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29 11:20:07  |  來源:廣州日報  

官網價值3000元的外語課程,有些網店只賣“9塊9”,通過網盤即可保存;來自不同機構的文字資料被整合進“學習包”,點開鏈接就能下載……面對發展機遇,在線教育行業內侵權現象也接踵而至。如何保證在線教育版權不受侵害?這一話題引人深思。

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迎來了發展契機,駛向了快車道。但由于網絡傳播的便捷性,在線教育也成了盜版泛濫的“重災區”。比如,抄襲其他機構編撰的題庫或者真題解析,在教學視頻中穿插具有版權的影視及音樂作品……此類侵權行為嚴重侵犯了原作者的正當權益,挫傷了創作者的積極性與熱情。除此之外,這些行為容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不利于在線教育行業的長遠發展。

在線教育的核心資源正是在線課程、原創內容等知識性財富。在線教育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依賴程度更高。引領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就不能忽視相關的市場規范和法規,就必須要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具體而言,網絡課程體現了創作者的主體性和個性,符合原創要求,它們理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然而,在現實中,不少網絡課程都存在多次轉手倒賣現象,侵權范圍從電商平臺、二手交易網站向微信朋友圈、QQ群等拓展。這也導致追查難度大,有的甚至不能明確被起訴,讓權利人維權困難,助長了侵權之風。

針對這種現象,新修訂的《著作權法》也有相應的規定。比如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原則,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使用費難以計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萬元以下的法定賠償。這樣的規定可以減輕權利人的舉證負擔,健全了打擊侵權的長效機制,讓權利人能主動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索賠,提高維權意識。對侵權行為予以重罰,也能發揮有力的震懾作用,提高違法成本。

良法之良,體現于行。打擊在線教育侵權,還需要各部門善作善成、通力合作,通過執法,用好懲罰性賠償制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有效保護原創內容作者的創作熱情,強化消費者知識產權意識,從而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體系,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 (劉琛)

關鍵詞: 在線教育侵權 在線教育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