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預算編制進行時 借錢的時候會不會被拒絕?

發(fā)布時間:2020-12-25 10:59:47  |  來源:經濟觀察報  

2020年下半年,中國經濟、財政狀況持續(xù)轉好,但各地的財政部門對于2021年的預算判斷,依然謹慎。

12月17日晚10點,加班剛剛結束的李恒(化名)回到家,促使他近期頻繁加班原因是因為要編制2021年的預算。李恒負責國資、商務、市場監(jiān)管等多個部門的預算。

李恒對經濟觀察報說:“在2020年預算的基礎上,2021年的本級預算壓縮20%。因為疫情的問題,對2021年的財政狀況判斷相比2020年會是稍微好點,我們的預算在2020年都沒執(zhí)行完畢,大約執(zhí)行了80%多點,主要原因兩個字:沒錢。”

此時,地處東北的宋進(化名)則早已回到家中,他所在部門負責的40多個對應部門預算早已經完成:“現(xiàn)在的預算編制簡單了,主要是因為沒錢。以前財政收入好的時候,我要和這些支出部門好好嘮嘮,項目的真真假假,錢的多多少少?,F(xiàn)在根本不需要,除去保工資保運轉,項目資金一個沒有。”

雖然緊張,但是相比2020年,宋進的基本判斷是——2021年的預算相比今年會增加一點。

從年中之后,中國財政收入持續(xù)同比轉正。根據財政部12月15日公布的11月財政收支數(shù)據來看,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7%,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抬高基數(shù)等因素后,連續(xù)第6個月保持增長,反映了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恢復。

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記者:“2021年的預算支出,增加一些是正常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還有一些剛性支出也在增長。所以首先是支出要保持穩(wěn)定,其次,財政收入在疫情不反復的話,相比2020年肯定會增長的,畢竟經濟發(fā)展的基礎都還在。如果經濟增長達到預期,沒有新的減稅降費出臺,財政收入也會隨著經濟增長而增長。”

此時,不止地方在壓縮預算,中央相關預算也是在削減,負責編制部門預算多位人員告訴記者:“2021年的部門預算也在壓減,貫徹過緊日子的精神。”

中央和地方已經開始進入編制2021年預算的階段,而中央部門的預算已經過完第一步的“一上”階段。相比往年,2021年的預算編制特別緊張,在“一上”之后的“一下”,要求預算削減,之前報預算之前的,在項目的預算上就已經做了改變,開始實施項目前后序列,優(yōu)先保障各個部門排名靠前的項目。

基數(shù)為2020年

編制2021年的預算,基數(shù)對比則參照2020年。

一位地級財政部門的人員告訴記者:“在地方上,第一步的要求就是2021年的初步預算不準超過2020年的實際支出。但是在實際預算中,很多地方支出其實已經到壓無可壓的地步。比如:三公支出。現(xiàn)在主要對于大頭的項目經費,改為據實安排,能壓則壓,能不安排就不安排。”

上述地級財政部門的人員說,“以2020年的壓減后的支出為準,去年政府采購和信息化建設全部停止支出,三公壓縮一半。因公出國,公車購置全部停止,會議、公務接待、差旅壓縮50%以上。其他行政性經費減少不得低于20%。設備維護、裝修、網絡化等全部暫停。大約了少支出了三成左右。這也意味著2021年的預算是在2019年預算的基礎上以7成計算。對比的主要是本級財力,本級財力數(shù)百億元。”

2021年的總盤子就是從這個壓縮完的基數(shù)基礎上調整。

華東某地級市的預算人士告訴記者:“現(xiàn)在部門預算還沒匯總完畢,基本維持去年壓減后的標準,不能再壓了,基層的很多標準,本來就比省和中央低很多,實在是壓不動了。

對于項目經費的支出,他表示:“現(xiàn)在是能壓就壓,能不安排就不安排,最低也是據實安排。我們的收入還湊活,主要是有縣級收入上解,困難的還是縣區(qū)的財政。”

地方的支出還有壓縮的空間嗎?在很多地方財政人士看來,三公經費已經沒有空間,主要是壓縮項目支出。比如,某個部門的信息化建設經費之類的。

宋進告訴記者:“實話實說,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兩保”,保工資和保運轉,民生支出口徑太大太寬泛,有些和民生、工程相關的可能就要放一放,市政污水供暖供氣之類是剛需多一些。”

錢緊

當然,2020年的縣區(qū),財政的確很困難。沒錢,錢緊——這是不少縣區(qū)財政部門的普遍反映。

李恒告訴記者:“11月差點沒發(fā)下工資來。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因為社保劃轉的問題,收的少,支出的多,每年都有虧空,每年財政在年底集中補,今年11月劃轉,結果11月就要補,所以差點11月沒發(fā)下工資。”

宋進所在的縣區(qū)地方債不多,但是掛賬比較多,占全口徑收入的三分之一。

掛賬是指縣里從省里借錢,也就是該地區(qū)的錢都是從上級財政部門借來的。掛賬中今年借的錢,明年年初就要還,不管哪個來源的錢,省里會先扣除這個部分,超出這個部分縣里才能花。到下半年,縣里繼續(xù)從省里借錢,明年再繼續(xù),每年這樣滾動。“這個錢是沒利息,比從金融機構借錢合適。但是這種錢很少,大部分在10億以下。”宋進告訴記者。

借錢的時候會不會被拒絕?

宋進想了想:“基本不會被拒絕。掛賬是2015年以后連續(xù)多年積攢起來的。如果沒有這筆錢,保工資、保運轉都成問題。在不同地區(qū),掛帳數(shù)額有所差異。

宋進舉例:“我們這里欠發(fā)達,經濟建設支出相對少,債務就低,掛賬就多一些。經濟發(fā)達的縣市,債務就會高很多。”

他進一步解釋:雖然我們處于東北,但是我們財政供養(yǎng)人員的工資低,遠遠低于東部等發(fā)達地區(qū)。而且在省里,我們縣的人口與財政供養(yǎng)人口比例相對比較低,所以每年的本級收入和轉移支付還是夠發(fā)工資,本級稅收分成完,還有6億-7億元,一年發(fā)工資、退休的養(yǎng)老社保全夠了。

宋進所負責的某個口預算,包括每個行政人員的辦公經費,這樣的人員在他所在轄區(qū)內大約有1000名左右,每人每年2萬余元經費。行政經費主要包含:差旅、會議、辦公、取暖等費用。這僅僅是一個部門,在其他部門中還有比較大的城市建設等支出。如:路燈維護,電費,雇的維護工人。

“一級預算撥款單位大約是200多個,涉及建設局、公安、市政等大的預算部門。其他一些部門的支出不體現(xiàn)在人上,而是體現(xiàn)于項目上。”宋進對記者表示。

在楊志勇看來,現(xiàn)在的基層財政的確是挺困難的。經濟處于轉型期,財政也會很艱難。

根據財政部數(shù)據顯示,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489億元,同比下降5.3%,與預算增幅持平,降幅比1—10月收窄0.2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7846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增幅實現(xiàn)轉正。盡管連續(xù)多月同比收入增長為正,但是受到疫情前期的影響,總體增長還是為負。

從數(shù)據來看,收入在持續(xù)增長,2021年的收入應該會比2020年同比有著增幅。

一家百強縣的財稅人員告訴記者,今年稅收任務完成的很好,主要是土地銷售增長,帶動了一系列的房地產相關的稅收增長,地價相比年初已經增長了一倍,契稅增幅了110%。但是,其他行業(yè)的稅收則下降了20%左右。“今年的賣地收入和稅收比,都快到了1:1。”上述財稅人員表示,最近財政來商量明年的增長,按照下半年的趨勢,明年增長1%。財政要求最低增長5%-10%的增長。

如何解決

宋進這幾年一直在思考預算緊張的問題。

他認為:“預算緊張只是一個表現(xiàn),背后原因支出固化的問題,每個部門都為自己的部門爭取利益,自己轄區(qū)內的領導給自己分管部門爭取利益,上面的各個部門下任務的時候,也要求地方財政配合。”“經濟條件好的時候,財政雙位數(shù)增長,給的比較多。現(xiàn)在變成以前給過的必須保障,后面雖然支出的增長降低了,也比實際收入增長率高。還有一個就是物價的上漲,以前一個燈,和現(xiàn)在市政買一個燈,價格遠遠不同,資金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宋進說道。

在宋進的眼里,支出太龐大了。“財政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錢的問題,上上下下的關系問題。另外就是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改革還遠遠不到位。

他給記者舉例:某個部門的津補貼,原來財政部與某部委發(fā)文要求只發(fā)機關人員,但是省廳出文要求下面(街道鄉(xiāng)鎮(zhèn))的也要發(fā),擴大了財政部與某部委出文的補貼范圍。省里發(fā)文對于下面來說沒有多給資金,變相增加了縣區(qū)的支出壓力。

其實,支出固化的問題早已經被發(fā)現(xiàn)。

2017年年初,時任財政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王衛(wèi)星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的一場報告會上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和新修訂的預算法都明確取消重點支出“掛鉤”機制,經過財政部的努力,目前“掛鉤”機制已經逐步解決,中央改革辦已經開完會,法律修改還需要一個過程。

“到去年年底全部掛鉤的問題都解決了,脫鉤了。中央的決策程序序已經走完了,剩下的需要一個法律修改過程。法都還沒有改,期待以后走程序。”王衛(wèi)星說。

重點支出掛鉤機制是指教育、農業(yè)等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掛鉤或同國內生產總值掛鉤。支出掛鉤機制在特定發(fā)展階段為促進有關領域事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導致財政支出結構固化僵硬,分解了各級政府預算安排,加大了政府統(tǒng)籌安排財力的難度。

楊志勇告訴記者,所以我們一直要推動零基預算。因為基數(shù)攜帶了很多信息,比如固化的支出,有些錢不需要,也不能拿走。

零基預算是不考慮過去的預算項目和收支水平,以零為基點編制的預算,具體指不受以往預算安排情況的影響,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fā),逐項審議預算年度內各項費用的內容及其開支標準,結合財力狀況,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預算的一種科學的現(xiàn)代預算編制方法。

楊志勇認為,支出固化支出要改,要分析支出增長的原因,有些政策性很強,比如一些政策性的支出。“財政垂管,未嘗不是一條出路。”宋進停頓了下,說出了這個建議。

關鍵詞: 預算編制 中國財政收入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