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健康保險需求發生變化 如何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發布時間:2020-12-17 11:28:07  |  來源:第一財經  

與基本醫保形成結構互補,穩定參保人保障預期,減少后顧之憂。

新冠疫情給商業健康險創造了機遇。在一季度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同比僅增2.29%的情況下,健康險依然保持超過20%的增速。雖然總體看,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持快速穩定的發展勢頭,但一些問題仍然存在。

12月16日,在銀保監會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說,目前在售的產品主要都是短期健康險,大多都是以一年期為主。這種短期險帶有一點“快餐食品”性質,容易給投保人形成不正確的健康保障消費觀念。此外,還存在打價格戰、保額高但實際理賠支付金額較少等問題。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人身險“擴面提質”措施,包括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等。

“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們把政府的養老保障叫第一支柱,企業年金叫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叫第三支柱。”黃洪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統一規范,有利于充分發揮其長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點,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制度標準,進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盡量推出一些保險責任期限長的長期健康保險

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1月末,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達到了7641億元,同比增長了16.4%;賠付支出2531億元,同比增長22.4%。

此次疫情下,中國消費者的健康保險需求發生了變化。相應的變化也體現在保險產品的購買地。近年來,“赴港購險”一度成為一股熱潮,但從近年來數據來看,已有退潮跡象。從市場看來,這與內地保險公司加大高性價比產品研發銷售密切相關。

黃洪表示,近幾年內地到香港買保險的人是在減少的。內地人到香港,大多是買的健康保險,尤其以重疾險為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健康保險尤其是重疾險的保險產品價格比內地要便宜。但這幾年內地加大了疾病發生率表的修訂完善,加大了對保險公司降低管理成本的監管政策措施,所以現在內地在售的主流健康保險產品,特別是重疾險產品在價格上基本與香港差不多。

但黃洪認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也存在著在售的產品期限比較短、保額很高但實際上能夠理賠支付的金額比較少以及無序競爭、打價格戰等三方面問題。

比如,目前短期健康險大多都是以一年期為主。但黃洪認為,因為健康保險產品大多是消費品,購買的人群都是年輕人,雖然保費低廉,但人隨著年齡增長得病概率就越高,所需醫療費用也會越多。這種短期險帶有一點“快餐食品”性質,容易給投保人形成不正確的健康保障消費觀念。

如何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黃洪表示,應從擴面、固本、增效、強基、提質五個方面著手。擴面,即著力提高商業健康保險的覆蓋面;固本是要回歸本源,強化保障功能。

目前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雖然保額很高,但實際上能夠理賠支付的金額比較少。

黃洪介紹,現在很多商業保險產品的醫療費用支出是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通常講,醫療衛生有三個目錄,如果一個人得了大病,是需要用很多目錄外的藥,這是要個人支付的。

“一是要盡量推出一些保險責任期限長的長期健康保險,二是要鼓勵引導保險公司在商業健康保險保障范圍設計上,盡量把目錄外合理的醫療費用作為商業健康保險的保障責任范圍,降低人民群眾的實際醫療負擔。我個人認為,目錄外的自付醫療費用恰恰是商業醫療保險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提供長期保障,加快長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可以平緩和減輕經濟波動的沖擊,與基本醫保形成結構互補,穩定參保人保障預期,減少后顧之憂。”黃洪強調。

增效是鼓勵人民群眾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尤其是要鼓勵年輕的同志通過積累方式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為老年醫療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強基是要加強一些基礎建設,包括信息系統建設、精算制度建設、定價規則建設,特別是要進一步對疾病發生率表的完善。

黃洪說,目前商業保險公司經營商業健康險的時間太短,數據積累太少。“保險是大數法則。我們現在基本上是全國統一的疾病發生率表,但我國有14億人口,除港澳臺地區外,有31個省市自治區,不僅東中西經濟發展差異很大,不同的區域,一些疾病也具有地方性質。如何精準定價,就要精準制定一套不同地區,起碼要做到以省為單位、通過數學模型以及積累數據編制的疾病發生率表,這樣我們的產品定價會更加精準。”黃洪稱。

此外,提質就是要提高商業健康保險的服務能力,尤其是要積極參與管控不當的醫療行為,要積極參與醫療衛生綜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對不當醫療行為進行管控,減少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緩解“醫療通脹”問題。

加快建設第三支柱

與發達國家成熟保險市場相比,我國保險市場發展仍較為滯后。數據顯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具有養老保險功能的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在全部保費收入里占比約為50%,而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占比超過35%。而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養老年金保險原保費收入僅為551億元,在人身保險原保費收入僅占2.1%,積累的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5600億元。

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養老保險也成為了當前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近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要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來加快建設。

黃洪表示,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

一是加快發展專業化經營市場主體。支持設立養老保險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專業機構,擴大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鼓勵養老保險機構堅持專業化發展方向,深耕養老金融業務領域,積極探索長期養老金管理和養老金融服務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擴大商業養老保險領域對外開放。通過引入國外成熟的養老保險業務經營和養老金管理經驗,提升我國保險業經營水平,服務好人民群眾差異化養老保障需求。

三是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適當擴展保障責任,提供更加靈活的養老金積累和領取服務,支持保險機構立足消費者需求,創新發展提供具備長期直至終身領取功能的養老年金保險,特別是能夠與其他養老金融產品所積累的養老資金有效對接的即期年金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面向創新創業就業群體的保障需求,開發有針對性的養老產品,支持保險機構探索運用互聯網、金融科技等方式,優化業務流程,改進服務質量。

另外是強化養老保險基礎建設以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業能力。

關鍵詞: 商業健康保險 健康保險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