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資劃轉后能夠為社保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迫切需要上市國企提高股息支付率。
進入12月份,國資劃轉社保再度引發關注,因為根據既定規劃,2020年底前要基本完成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的劃轉工作。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81家央企劃轉已經完成,今年以來,各地紛紛出臺劃轉方案并要求于今年底基本完成劃轉工作。最近的北京于12月8日公布《北京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提出劃轉比例統一為納入劃轉范圍企業國有股權的10%,確保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劃轉工作;今年9月上海發布的方案也提出,要在2020年底之前將國有資本10%股權劃轉到社保基金。
之所以要將國資劃轉社保,主要是老齡化日益嚴重疊加社保降費等原因,讓我國社保制度可持續性面臨挑戰。目前在東北等年輕人流出較多的地區,養老金已經或多或少出現了缺口。根據測算,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完成后的總規模將在3萬億到5萬億元,其中已劃轉完成的央企就達到1.3萬億元。很明顯,這將有力地充實社保,保障社保制度的持續性。
然而,國資劃轉社保之后,如何更好地應對已經或即將到來的養老金缺口問題,同樣重要。用國資充實社保,一般而言有兩種方法:出售國資股份或靠股份獲得紅利。很明顯,前者是竭澤而漁的做法,不到萬不得已慎用;而通過國資股份分紅填補社保缺口,目前的問題則是占國資相當比重的上市國企分紅率偏低。如果未來社保基金出現較大缺口,以國資股份較低的分紅率,恐怕難以應對。
因此,讓上市國企加大分紅力度,對于充實社保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國資中的上市企業,特別是央企,盈利能力都不錯。
不過,賺取利潤較多的上市國企,分紅率相當之低。根據中金公司發布的報告,國有非金融企業2018年分紅率16.2%(2012~2018年均值為15.7%),國有金融企業近年分紅率為28%左右,賺錢能力最強的銀行,僅與A股平均分紅率持平。這樣的分紅率,不僅與美國紐交所、德國、法國等境外成熟市場60%左右的股息支付率存在較大差距,甚至不及全市場2018年年報股利支付率中位數的30.60%。
國有非金融企業以中國建筑為例,根據公司公布的財報,近年業績持續穩定增長,但目前市場只給予相對2019年凈利潤5倍左右市盈率、0.77市凈率的極低估值,這與公司2019年股息支付率僅19%有不小的關系。因為投資一家非常成熟穩定的上市公司,股息率十分重要。國有金融企業以銀行為代表,賺取了A股近六成的利潤,但因為成長性不被看好且分紅率不高,絕大多數處于跌破凈資產、估值五六倍的狀態。
其實,證監會此前就曾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提出公司發展階段屬成熟期且無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應達到80%;公司發展階段屬成熟期但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應達到40%。對照這個規定,上市國企分紅率至少應該在40%這一檔。而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到2020年,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至30%,更多應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是說,上市國企2020年年報分紅率要提高到30%,未來則應該盡快提升到40%這一檔。
應該說,不論是應對上市國企股價低迷、估值難以提升的現狀,還是在國資劃轉后能夠為社保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都迫切需要上市國企提高股息支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