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2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長24.6%。
從單月看,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3.09萬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出口1.8萬億元,增長14.9%;進口1.29萬億元,下降0.8%;貿易順差5071億元,增長92.6%。
從貨物類型看,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長,服裝、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前11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9.57萬億元,增長5.4%,占出口總值的59.3%;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9892.3億元,增長33%;出口鞋靴2189.4億元,下降21.3%;出口箱包1279.5億元,下降23.8%。
大宗商品方面,鐵礦砂進口量價齊升,原油、大豆和天然氣等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前11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0.73億噸,增加10.9%,進口均價為每噸694.5元,上漲5.8%;原油5.04億噸,增加9.5%,進口均價為每噸2262.2元,下跌31.3%;煤2.65億噸,減少10.8%,進口均價為每噸483.6元,下跌9.8%;大豆9280.3萬噸,增加17.5%,進口均價為每噸2722.9元,下跌0.7%;天然氣9043.6萬噸,增加3.9%,進口均價為每噸2297.8元,下跌23.1%。
建信期貨宏觀金融團隊研究員黃雯昕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1月份,我國出口總值再創歷史新高,外部修復帶動補庫需求強勁。當月我國出口26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1%,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從出口商品結構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跳升是主要拉動力。此外,防疫物資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加快也是重要貢獻力量,一方面,海外疫情反復帶動國內防疫物資出口增速反彈;另一方面,節假日效應帶動終端產品需求明顯提升。
“從進口看,11月份進口依然偏弱,增速不及預期主要受原油、汽車拖累。按美元計,當月我國進口同比增長4.5%,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鐵礦石、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均有所增長,但多數商品進口價格有所下跌。汽車進口出現回落,同比增速由正轉負,一定程度上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黃雯昕說,整體來看,雖然11月進口增速不及預期,但國內需求仍在修復,預計隨著疫苗接種的推進,明年全球經濟或共振復蘇,需求有望持續好轉。
申銀萬國期貨研究所金融期貨部經理汪洋說,前11個月我國大宗商品進口量上升。其中,鐵礦砂進口量價齊升,原油、大豆和天然氣等商品進口價格雖較去年同期下降,但進口量均有所上升。大宗商品進口量上升有可能繼續維持,這也是中國經濟穩健復蘇的信號之一。
“我國出口前景良好,但不宜過度樂觀。未來隨著海外疫情得到控制,主要經濟體產能恢復,我國出口或出現結構性下降,出口增速有可能會回落。”汪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