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推動社融成本下降

發布時間:2020-11-30 14:19:53  |  來源:北京商報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央行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下一步,央行將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

例如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9%,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5%,增速均明顯高于2019年。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3%,較上年12月下降0.49個百分點。貨幣信貸結構持續優化,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9.6%,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0.5%。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不過,央行也指出,要看到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經濟面臨不少挑戰,經濟運行還存在一些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基于此,央行定調下階段政策思路。一方面,將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此外,將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達性。重視預期管理,保持物價水平穩定。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系,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評價道:“貨幣政策并非萬能,國內問題從長遠看,治本之策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國內經濟潛力,推動國內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保持盡可能長維持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避免政策后遺癥。”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再次定調房地產市場:將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央行強調,將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維護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周茂華稱,“接下來,需要嚴把貨幣總閘門,更加精準滴灌,提升政策質效,優化宏觀杠桿結構。貨幣政策調整將‘以我為主’,依據宏觀經濟發展趨勢靈活調整”。

關鍵詞: 房地產市場 中國貨幣政策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