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1月1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762元,較上一交易日上升286個基點,升到了“6.5時代”。自5月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未來這種趨勢是否還能持續呢?匯率是一種貨幣對另外一種貨幣的相對價格,因此分析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需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美元自身的變化,另一部分是人民幣自身的變化。5月至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貶值,人民幣被動升值;而8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則主要源于自身變化,即中國經濟復蘇和貨幣逐步正常化。
分析美元短期走弱的三大因素
從美元匯率來看,筆者認為短期走弱的趨勢很難逆轉:一是美國疫情非常嚴重,部分州重啟相關限制措施,影響美國經濟在四季度復蘇的勢頭。10月美國居民消費復蘇勢頭開始放緩。美國11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為77(前值81.8,預測值82);預期指數初值為71.3,低于前值79.2,也低于預測值79.1;密歇根大學消費者現況指數初值為85.8,略低于前值85.9且低于預測值88.3。美國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美國10月零售銷售環比增0.3%,預期增0.5%,前值由增1.9%修正為1.6%;10月核心零售銷售環比增0.2%,預期增0.2%,前值增0.6%。美國通脹數據也低于預期,意味著從購買力平價理論看,美元短期也并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動力。美國10月CPI同比上漲1.2%,不及市場預期1.3%,前值為1.4%。
二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還在擴張。11月4日當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前一周的7.19萬億美元略微升至7.21萬億美元,在11月11日當周繼續擴張至7.22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在美國疫情加重的情況下,美聯儲貨幣政策加大對沖力度,美元匯率自然會繼續貶值。
三是從美國進出口來看,美國經常項目差額在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持續負值,而資本項目差額同樣是負值。由于美國受疫情沖擊嚴重,生產尚未完全恢復,而居民消費剛性,使得美國凈進口增加,美國貿易和資本流動雙赤字在四季度還會持續,因此美元大概率會是走弱的。
判斷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四個原因
從人民幣匯率走勢來看,由于經濟復蘇在二季度和三季度非常明顯,再加上中國貨幣政策并沒有如美國那樣大水漫灌,且在9月之后貨幣政策正常化,再加上疫情導致中國出口份額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勢頭還將持續。
首先,中國經濟復蘇還在持續,甚至投資和出口超預期,這使得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引導人民幣升值。10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速提高到12.9%,較9月加快1個百分點;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增速為14.8%,低于上月的34.7%,較高峰期增速的77.3%回落幅度更大。而投資方面,尤其是房地產投資仍超預期,制造業投資增速繼續回升,下游需求復蘇驅動投資回暖。
其次,中國貨幣政策逐步正常化。10月,社融增量、新增信貸和貨幣供應M2增速都全面回落,寬信用環比逐步走向貨幣正常化,這使得中美利差維持較大的幅度。截至11月16日,10年期中債和美債利差為2.3652個百分點,盡管較9月2.4以上的百分點有所回落,但是還處于2012年以來歷史高位附近。
再次,疫情導致中國出口份額增加,而中國制造業升級也提高了中國出口競爭力,這進一步提升了中國資本流入的吸引力。中國依靠自身產業鏈完整性的優勢以及基建設施的完備性,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消化了一部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下,中國產業的供給優勢體現得更充分。
最后,跨境資本流入明顯加快。在較低的經常賬戶盈余條件下,決定匯率的更主要因素是資本流動,而不是經常賬戶盈余的波動。三季度,證券市場雙向資金流動更加活躍,境外投資境內證券逾700億美元,我國對外證券投資逾300億美元。
因此,筆者認為,除非美國貿易持續縮減、財政赤字回落、美聯儲貨幣寬松政策轉向,否則當前人民幣升值趨勢就不會結束,尤其在中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和國際競爭力上升的情況下,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運用會越來越廣泛,國際化進程加快。投資者可以運用不同的工具來捕捉人民幣升值的交易機會,其中也包括期貨產品。不同的期貨合約具備不同的特點,像芝商所的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CNH)以流動性強見稱,近幾個月成交更是活躍,日平均交易量同比增長27%,還能與芝商所其他外匯期貨產品沖銷保證金,而且接近24小時交易,是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人民幣期貨合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