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15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后15個RCEP成員國正式簽署該協定,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
在當天舉行的在線簽署儀式上,東盟10國和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5國經貿部長依次簽署該協定,15個成員國領導人見證了這一全球重大自貿協定的簽署。
此次RCEP領導人會議和簽署儀式在第37屆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舉行。東盟輪值主席國越南總理阮春福在簽署儀式上致辭說,東盟及其伙伴歷經8年談判磋商,完成了大量工作,為經貿合作帶來良好前景。
他還表示,RCEP必將推動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讓東盟成為參與推動共同繁榮的有力伙伴。
RCEP談判于2012年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6個對話伙伴國參加。第三次RCEP領導人會議2019年11月在泰國曼谷舉行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除印度外的15國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
時評
東亞經濟一體化迎來重要里程碑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簽署,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大里程碑,為推動區域乃至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新的動力。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新冠肺炎疫情給包括東亞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嚴重沖擊。在這一背景下,15個成員國保持密切磋商,如期簽署RCEP。該協定的簽署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困難時刻,東亞國家選擇了開放合作。正如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部長阿茲明·阿里所言,簽署RCEP意味著東盟及其對話伙伴對自由貿易說“是”,向保護主義說“不”。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東亞地區疫情防控形勢總體趨穩向好,各國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有序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恢復。在東亞努力走出新冠疫情影響的關鍵節點,RCEP的簽署給區域經濟復蘇注入了新動能。RCEP將進一步促進東亞地區的貿易投資往來,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實現地區國家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作為東亞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率先控制疫情并實現經濟復蘇,助力地區國家對沖疫情沖擊。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東盟經貿投資合作逆勢上揚,持續為推動東亞區域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堅持擴大內需的同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久前如期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再次展現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彰顯中國支持貿易自由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大國擔當。
中國一直積極參與RCEP談判,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方將一如既往支持東盟發揮主導作用,同各方合作做好RCEP實施工作,使成果更早惠及地區企業和民眾。隨著RCEP的簽署,東盟方面普遍期待進一步分享中國發展和開放的紅利,地區國家也期盼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促進區域互聯互通,釋放經RCEP整合后的東亞市場的潛力。
RCEP凝聚地區國家的意愿共識,表明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人心所向。協議簽署是各方8年努力磋商的結果,也是深化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新起點。各方應乘勢而上,順應開放合作的時代大勢,通過相互合作促進疫后經濟復蘇,造福地區國家和人民,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積極貢獻,朝著構建東亞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陶軍 黃碩 蔣聲雄)
關鍵詞: 全球最大自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