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肉搏”雙十一 互聯網保險加速行業轉型

發布時間:2020-11-10 11:31:21  |  來源:紅星新聞  

“尾款人”成為熱詞的11月,僅11月1日第一撥雙十一活動,“剁手黨”們就把111個品牌送上了一日之內營銷逾1億元的“寶座”。事實上,除了消費品牌和商家斬獲頗豐外,隨著不斷提前、不斷拉長檔期、不斷創新交易新高的雙十一,還有一項“無實物消費”在悄無聲息的猛漲,那就是互聯網保險。

大戰已至 互聯網保險“肉搏”雙十一

往年的雙十一,日用消費商品和商家是這場“年度消費大戰”中最耀眼的主角,各商家和品牌在價格、減免、寄送速度上貼身肉搏,吸引了大量目光。而今年,加入雙十一價格大戰的,除了昔日固定主角,還加入了互聯網保險大軍。

記者留意到,今年雙十一,包括騰訊微保、眾安保險在內的國內互聯網保險平臺及險企,紛紛推出了超大力度的購物補貼及保費讓利,參與“大促優惠”的產品不僅包含日常相對“冷清”的特種疾病保障保險外,還涵蓋了百萬醫療險、防癌險、重疾險和綜合意外險等大熱的互聯網險種。

在眾安保險的頁面,記者看到,該險企不僅在雙十一期間將熱門保險產品價格進行了優惠調整,上線“特惠版”、“首月優惠”等價格促銷,還針對不少產品額外贈送“健康管理服務禮包”。同時,眾安保險還推出了購物補貼計劃,最高可領233元補貼紅包和5元快遞現金補貼。記者留意到,針對一款面向父母的百萬醫療險,眾安保險在雙十一推出了特惠版,首月最低僅需支付2元保費,若給父母同時投保,同一訂單下兩人還能共享2萬元的年免賠額,大大增加保障力度。

騰訊微保也在微信小程序里上線了大量“雙十一大促”產品,例如主打賠付額高達百萬的醫療險和重疾險,平日至少幾十元/年,但在雙十一首月把保費降到1元,次月也分別優惠到11元起和3元起,吸引了大量以80后為主的互聯網保險潛在消費者。

需求猛增

互聯網保險迎翻身年

在保險業務領域,互聯網保險長久以來是以傳統保險的“補充品”角色存在著。然而一場疫情,傳統強勢的線下簽單保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清局面,相反卻讓原本屬于“十八線配角”的互聯網保險贏得了更多的關注和流量——需求猛增,銷售飆升,互聯網保險正在重構江湖地位。

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再次喚醒了大眾風險保障意識,點燃了健康險和壽險需求。疫情期間,物理隔離給不少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傳統壽險行業亦因為代理人無法線下展業而受到影響,但互聯網保險是個例外。中國保險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經營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59家公司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394.4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2%,36家公司規模保費實現不同程度正增長。

除了規模保費漲幅喜人外,上半年國內互聯網人身保險產品結構也出現了明顯變化,其中,互聯網年金保險產品的“逆襲”讓行業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保險消費者,其保險需求從純保障衍生到了兼具投資。數據顯示,人壽保險實現規模保費891.6億元,同比減少2.9%,占比為63.9%,仍為主力險種;年金保險實現規模保費283.2億元,同比增長58.6%,占比為20.3%,成為第二大險種;健康險實現規模保費185.1億元,同比增長60.1%,占比為13.3%;意外險實現規模保費34.5億元,同比增長13.5%,占比為2.5%。

保險業或迎三大變化

互聯網保險加速行業轉型

對此,保險業內研究人士表示,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客戶的數字化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此次疫情越發加速了這一趨勢。報告預測,疫情過后保險行業會迎來三大變化:一是客戶行為加速線上化,二是產品形態更具創新性,三是運營模式全面數字化。

該人士表示,這樣的變化將倒逼保險公司加快保險產品創新,進一步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同時加快數字化、科技化轉型,這會是互聯網保險在用戶市場上真正的“啟動年”,也將為中國保險市場的長遠發展帶來動力。(田園)

關鍵詞: 互聯網保險 行業轉型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