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成交額突破百億規模 高換手率成為可轉債市場巨量成交腳注

發布時間:2020-11-06 11:09:55  |  來源:經濟觀察報  

因暴漲、暴跌20%而觸發臨時停牌,市場周成交額創出5000億元、7000億元的新高,可轉債市場的“炒作風暴”在監管關注后仍未平息。

10月29日,包括尚榮轉債、星帥轉債、寶萊轉債、新天轉債等在內的不少于7只可轉債開盤就因上漲超過20%而觸發臨時停牌。而在10月27日至28日期間,亦有模塑轉債、正元轉債、星帥轉債、晶瑞轉債等可轉債盤中均因跌幅達20%出現臨時停牌。

事實上,自10月下旬以來,可轉債因暴漲暴跌而觸發臨停已不再是新聞。Wind資訊數據顯示,以往可轉債市場周成交額最多3000多億元,在10月18日-24日一周則達到近5000億元;10月25日-30日一周更是達到7039億元的“天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可轉債的瘋狂行情與部分游資的炒作助推有關,而可轉債T+0及不限制漲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也為游資的進入提供了炒作空間。

對于這一“炒作風暴”,滬深交易所也開始對波動劇烈的可轉債進行重點監控。雖然可轉債近期出現暴漲暴跌,但在一些關注可轉債市場的買方機構人士看來,可轉債市場的行情突然變化并不影響既定的價值投資或套利策略。

可轉債大浪行情

高換手率成為可轉債市場巨量成交的腳注。

10月28日,包括聯得轉債、飛鹿轉債、美聯轉債等在內的多達16只可轉債換手率超過10倍,其中藍盾轉債、久吾轉債、凱發轉債三只可轉債的換手率更是超過了20倍。

在個別特殊的交易日,一些可轉債的換手率甚至超過百倍。

例如在10月21日當天,萬里可轉債、藍盾可轉債的換手率均一度超過125倍,其中藍盾可轉債的成交額甚至超過了正股藍盾股份同日的總市值。

與高換手率相對應的,無疑是一些可轉債破天荒的成交規模。

再如10月28日當天,共有多達23只可轉債的成交金額突破20億元,其中7只可轉債成交額突破50億元,更有久吾轉債的成交額突破百億規模,而其正股久吾高科的市值也僅有25億元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可轉債的行情呈現出了游資炒作的特征。“可轉債的劇烈波動呈現出了換手率高、成交額大的特點,這極有可能與一些游資的參與炒作有關。”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可轉債分析師表示,“因為本身可轉債市場的流通盤比較有限,邊際定價敏感度高,不用很多資金就能夠實現價格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游資之所以“盯上”可轉債市場,也與該市場的T+0以及不限制漲跌幅的交易機制有關。“因為沒有漲跌幅限制,加上有一些做日內T+0回轉交易的機構參與,所以會導致可轉債的成交量爆拉。”上海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經理表示,“很多做日內回轉策略的機構之前是以做融券T+0為主,現在可轉債市場的規模大了,所以這些機構估計也跑到這個場子里來了。”“日內交易的特點是正反饋會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機構進場后,成交量會放大,股價波動也會加大,反而有利于捕捉日內的機會,所以也會進一步刺激可轉債價格波動的放大。”上述私募投資經理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可轉債的劇烈波動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關注,例如滬深交易所已通過點名重點監控的方式來對可轉債波動風險進行提示和防控。

在監管層的不斷提示下,可轉債市場也呈現出一定的降溫態勢。截至10月29日早盤收盤,不少于160只可轉債價格出現下跌調整,其中11只可轉債跌幅超過3%。“監管關注后,一些游資可能存在的炒作、價格操縱帶來的異常交易行為將會被重點防控,所以游資對于轉債的炒作可能也有所退潮。”浙江一位私募人士評價稱。

仍有價投機會

可轉債的劇烈波動,是否會對該市場中的價值投資策略或傳統套利策略帶來影響,買方機構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價格合適,溢價率可控,正股具有成長性,一些可轉債中長期來看仍然是價值投資的標的。”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機構基金經理表示,“因為價值投資是看長線邏輯,而且這一次的可轉債行情并沒有讓轉股溢價率偏出太多。”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收盤,滬深兩市存續的可轉債數量達306只,合計債券余額為4338.70億元。

經濟觀察網記者計算發現,上述306只可轉債截至10月28日的平均轉股溢價率約為25.43%,純債溢價率則為53.29%。

“因為是含權債權,從轉股溢價率來說,平均高出20%多并不算是一個特別高的水平。”上述基金經理指出,“因為要考慮可轉債有債性打底的特點,相當于風險敞口也是低于正股的,因此會有一定的轉股溢價。”

事實上,目前可轉債仍然是不少公募債基的重倉標的——記者統計三季報發現,截至9月底,仍然有多達208只公募債基的可轉債持倉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超過40%,其中137只基金可轉債持倉市值比例超過資產凈值的60%。

即便這樣,仍然有部分可轉債出現了明顯的溢價率過高的情況,例如包括橫河轉債、亞藥轉債在內的8只可轉債在10月228日收盤的轉股溢價率均超過了100%,其中橫河轉債溢價率最高達222.54%。

“轉債溢價率過高未必是正股價值被低估導致的,還有整體的流通盤大小、市場交投情況、轉股條款等許多因素所影響。”前述可轉債分析師表示,“但超過100%的溢價率仍然是比較高了,投資者需要注意風險。”

此外,也有一些可轉債仍然處于折價狀態,這在前述募人士看來,該市場的套利空間也仍然存在。

例如截至10月28日,仍然有包括福萊轉債、多倫轉債等在內的33只可轉債存在折價現象,其中福萊轉債的折價率最高,達13.22%。

“這說明轉債市場的套利策略空間是仍然存在的,哪怕是個別可轉債已經暴漲暴跌了。”前述私募投資經理表示,“但是具體的套利操作也需要看正股的成長性和風險,不能一概而論。”

關鍵詞: 高換手率 可轉債市場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