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京惠保正式上線 是不是可以放棄百萬醫療險了呢?

發布時間:2020-10-26 13:53:16  |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一款面向北京市民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京惠保”正式上線。只要是北京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均可參保,不限年齡和職業,不限身體健康狀況,無需體檢和健康告知。保費價格統一為每年79元。從保障范圍看,“京惠保”包括最高100萬元住院醫療保障和最高100萬元特定高額藥品保障。這類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產品在業內俗稱“惠民保”,以普惠性強、投保門檻低、保障力度高等特點在近5年內迅速走紅。目前,國內已有100多個城市擁有了自己的“惠民保”。

“惠民保”能夠迅速成為爆款,最直接的推動因素是保費低保額高,是短期醫療險和補充醫療險中很“能打”的創新產品。例如,南京“惠民保”每年保費49元,成都“蓉惠保”每年保費59元。9月份,泰康在線等多家保險公司聯合推出的360城惠保,最低年齡段保費為19元、最高年齡段保費也只有199元。與低保費相對應的是,“惠民保”產品保額高達100萬元,部分城市可達300萬元。而近幾年消費者爭相購買的百萬醫療險,雖然保額能達400萬元至600萬元,但是保費往往在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

從保障內容上看,各城市的“惠民保”產品理賠范圍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由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后的個人自付部分,二是十幾種重大疾病的特藥部分。與百萬醫療險相比,刪除或降低了住院醫療自費項目,但保留了百萬保額;增加了重大疾病特藥報銷,部分產品還有送藥服務,并提高了賠付比例。這“一減一增”使得“惠民保”的定位更加清晰,普惠性也更為突出。

此外,部分城市的“惠民保”還提供了折扣購藥、慢病管理、線上問診、重疾門診綠色通道等多項增值服務,為有效控制疾病發生率或發展進度,降低出險概率和被保險人實際醫療支出提供了幫助。

“惠民保”優勢如此明顯,消費者能否閉著眼買?買了“惠民保”是不是可以放棄百萬醫療險了呢?佳兆業建科保險經紀公司首席研究員趙洋認為,看待“惠民保”不能只關注保費和保額,還應關注產品的投保限制和理賠條款。從這個角度看,“惠民保”依然存在不足。一是被保險人必須參加當地社保才能投保。二是免賠和報銷設置了一定門檻,大部分城市的“惠民保”都有2萬元的免賠門檻,報銷比例在70%至80%之間,報銷費用必須經過社保結算,否則無法獲得理賠。因此,絕大多數被保險人即使患病住院,因為醫保結算后花費有限很難達到理賠門檻。三是“惠民保”對投保人之前的部分重大既往癥有除外責任,這也限制了這類保險的投保和理賠范圍,客觀上也說明了“惠民保”并非適合每個人。

其實,“惠民保”持續走熱,也離不開政策層面的鼓勵。今年初發布的《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互聯網保險專家、保險經紀人張大帥認為,“惠民保”作為醫保的補充,可更多兼顧效率和公平。給予不同年齡、既往癥人群差異化的費率或賠付標準,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產品復雜性,卻能顯著提高產品的公平性。

今年4月份,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通過引入費率調整機制,解決了困擾醫療保險發展的制度障礙,明確傳達了鼓勵發展長期醫療保險的積極信號。趙洋認為,可以預見的是,不少短期百萬醫療險產品將向長期醫療險轉型。一旦百萬醫療險轉型,短期醫療險市場的空白亟需新產品補充。“惠民保”正好可以填補這一市場空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參與“惠民保”產品承保的既有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中國人壽等老牌險企,也有長安保險、東吳人壽、北京人壽等新興保險公司。“惠民保”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多位業內人士向經濟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的“惠民保”產品在設計上趨同性較高,從長遠看應從兩方面改進提升。一是產品如何體現地區特色。對于醫保政策相對較好、報銷比例和報銷上限都較高的地區,群眾醫保目錄內的就醫負擔相對較輕,可重點補充醫保外的保障。對于門診報銷政策相對較弱的地區,可重點補充醫保內門診保障。二是充分考慮業務的可持續性。目前,“惠民保”產品的投保群體中老年人、帶病體等投保人群高于預期,這會顯著增加產品的賠付成本,很容易陷入“賠付成本升高—漲費—健康體脫落—再漲費”的循環,影響業務的可持續性。此外,對于當年承保并患嚴重疾病的被保險人,下一年的保障如何接續也需要重點考慮。

“保險行業通過普惠醫療險項目與醫保數據實現對接,更有條件針對不同人群的風險制定差異化保障方案,未來趨勢不是均一費率,而是差異化的費率水平和保障方案。這樣能夠持續惠及更多投保人。”張大帥說。(于 泳 李晨陽)

關鍵詞: 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 京惠保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