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可轉債市場引起監管出手“降溫”。可轉債市場有多瘋狂?數據顯示,截至23日收盤,可轉債全市場成交額突破19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可轉債走勢更是上演“過山車”走勢,如銀河轉債一度大漲116.91%,尾盤翻綠至下跌3.86%。
據統計,23日收盤,有68只可轉債收盤較日內高位下跌幅度超過10%,其中34只可轉債收盤較日內高位下跌幅度超過20%。
可轉債的瘋狂引起監管關注。23日晚間,證監會起草制定了《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針對近期出現的個別可轉債被過分炒作、大漲大跌的現象,著重解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適應、交易制度缺乏制衡等問題,通過完善交易轉讓、投資者適當性、信息披露、可轉債持有人權益保護、贖回與回售條款等各項制度,防范交易風險,加強投資者保護。
按照滬、深交易所相關規定,從今年10月26日起,個人投資者需開通可轉債權限方可進行可轉債交易,而專業投資者無需開通即可交易。未簽署《風險揭示書》的投資者,不能申購或者買入可轉換債券,已持有相關可轉債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繼續持有、轉股、回售或者賣出。為了不影響投資者的正常投資,各投資者應趕緊在理解相關風險的基礎上,及時簽署風險揭示書。
不提倡普通投資者參與可轉債
據了解,正是由于有T+0交易、市值小等特性,可轉債很容易被市場的投機資金盯上,短期內出現巨大的炒作現象。在今年,資金對可轉債的炒作就屢屢發生。今年3月,可轉債就有過一輪游資拉動、瘋狂爆炒的行情。
“目前可轉債打新相對來講風險比較小一點,但我并不是特別提倡普通投資者參與可轉債的炒作中。”安信證券高級投資顧問蘭興華提醒道,投資者一定要熟悉可轉債的交易規則,此外要特別注意可轉債的回售和贖回條款,并了解可轉債對應的正股基本面情況,“可轉債背后真正投的還是正股股票,所以要選擇基本面較好的正股,對于有ST風險正股對應的可轉債還是要盡量回避。”蘭興華說。( 王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