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撤離中國市場 等于丟棄了70%的市場份額

發布時間:2020-10-22 11:33:47  |  來源:國際商報  

盡管中美“脫鉤論”甚囂塵上,但事實證明,中國市場對美資企業的強大吸引力并沒有減弱。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卡夫亨氏的陽西醬油生產基地、南海南新醫用無紡布擴產項目、戴爾科技集團首家企業解決方案中心……今年以來,一大批美企投資項目紛至沓來,深耕中國市場。

逆勢加碼有原因

上海美國商會近期發布的《2020年中國業務報告》顯示,在346個成員企業中,約92%表示將繼續在中國經營。在全球營業額超50億美元的企業中,71.2%對未來5年的業務前景抱樂觀態度。美中貿委會近期發布的調查報告也顯示,83%的受訪企業將中國視為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周密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雖然面臨制造業回流和產業轉移等壓力,但市場魅力不減,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企業的根本目標是盈利,中國市場在快速轉型升級中充滿活力,消費潛力巨大,是全球最受矚目的投資市場之一;二是中美經濟互補性仍然較強,比如美資企業在汽車、化工、醫療等領域具有優勢,在中國有著相當規模的市場需求,而且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完備,美資企業投資之后可以很快實現量產和回報;三是中國面向全球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政策環境更加穩定,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全球企業投資提供了更加理想的目的地;四是中國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恢復經濟正常運行,是全球企業穩住經營利潤的最佳投資市場。

撤離不符合經濟規律

“中國仍是美國企業的重要市場,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國企業在此大有可為。”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廣東)-美國投資合作交流會上,美國全國商會常務副會長兼國際事務副總裁薄邁倫對粵美合作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同一場合,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說,美國企業一直將廣東視為進入中國、獲得在華巨大投資機會的窗口。華南地區數百家會員企業中,71%主要在中國生產并服務于中國市場,98%實現盈利,且盈利能力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周密表示,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是市場長期選擇和進化而來的結果,反映了中美經濟較強的互補性,這是中美經貿合作韌性強的重要體現。采取政治化或經濟補貼等手段迫使美國企業撤離不僅會使美國企業離開中國這塊全球最具規模和成長潛力的市場,也將扭曲市場資源配置,增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成本。

對于下一步吸引外資工作,周密建議根據中國鼓勵發展的產業,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地方和企業合作,在全球尋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機會。同時繼續按照步驟擴大開放,持續優化投資環境,面向全球企業開放中國大市場。(吳 力)

關鍵詞: 經濟補貼 美國企業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