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買買買的消費力又回來了。
繼2020年8月份月度數據轉正后,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80065億元,同比增長9.7%;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6477億元,增長15.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在社零消費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到了新高度,消費線上化轉型提速。
在10月19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分析,從趨勢上來看,目前的零售可以說已經走出了疫情帶來的深度沖擊,正在處于恢復過程中。
餐飲消費恢復到97.1%
隨著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系逐步改善,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三季度社零消費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按消費類型分,9月份,商品零售31579億元,同比增長4.1%;餐飲收入3715億元,同比下降2.9%。1-9月份,商品零售248098億元,同比下降5.1%;餐飲收入25226億元,同比下降23.9%。
數據顯示,截止到9月份,仍處于負增長的消費品類包括餐飲、家具類、通訊器材類、石油及制品類,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消費下滑嚴重的化妝品類、珠寶類和鞋服類等都在9月份實現了8%以上的快速增長。
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餐飲消費,從一季度的餐飲收入數據腰斬到9月份同比去年已恢復到97.1%的水平,這也意味著中國人的社交餐聚等社會活動也都恢復正常。進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京東數科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沈建光分析,隨著國內外需求同步改善,中國經濟復蘇已由供給端拉動的結構性復蘇向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方向邁進。
餐飲行業也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晴雨表之一,是社會就業的蓄水池。商務部官員在今年兩會上曾表示,(2020年)前4個月,餐飲收入下降了41%。餐飲業占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1%,吸納就業2100萬人。
美團副總裁兼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認為,相比于實物消費,服務消費復蘇較為緩慢,多個細分行業還未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但依舊保持逐步回暖態勢。
劉愛華也提到,前期受疫情沖擊比較大的行業近幾個月也呈現恢復態勢。9月份餐飲收入下降2.9%,降幅連續幾個月都是在收窄,已經慢慢接近正常水平。
消費線上化提速
2020年受疫情影響,消費線上化進一步提速。
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80065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6477億元,增長15.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近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零消費的比重數據逐年上升,2010年該比重為2.9%,2014年首次突破10%,2018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零總額比重達18.4%。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零總額比重接近四分之一,近十年時間,消費線上化發展迅速。
來有為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消費的客戶粘性得到增強,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新的線上消費客戶群體,例如一些“銀發群體”主動嘗試線上消費。
快遞單量數據在9月份也激增。國家郵政局消息,前三季度,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561.4億件,同比增長27.9%,超去年同期水平。特別是9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80.9億件,同比增長44.6%,增速創三年來新高,且呈現加速增長勢頭。
來有為認為,總體來看,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沖擊,與此同時,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利好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一方面增強了在線平臺對用戶的粘性,另一方面加速了一些新用戶群體的線上化進程。在此背景下,2020年線上消費數據實現快速增長,這將為生活服務業的諸多細分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如在線餐飲、在線旅游、在線住宿、手機菜籃子、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醫美)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發展也會提升大家的生活便利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消費線上化提速的同時,線下實體商鋪的業態也在發生變化。2020年下半年,不少知名品牌的旗艦店、新零售店、超級大店在逆勢擴張,線下的小門店在減少。
10月1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看到,在全球范圍內收縮門店的ZARA,卻在王府井新開了全球旗艦店,該店共有四層,占地面積為3500平方米,是ZARA在亞洲最大的店鋪。
據悉,該店鋪是ZARA實體店線上線下融合的探索。該門店設有“線上訂購”專區,且每層樓都設有快速付款區,該門店被媒體稱之為“ZARA全新零售策略的前哨站”。
不僅僅是ZARA,過去四個月時間,蘭蔻、Nike、斯凱奇等均在中國擴張新零售店、超級大店。疫情讓消費線上化提速,同時也正在改造線下實體零售,消費業態線上線下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