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增長由負轉正!中國宏觀經濟在二季度“V”型反彈的基礎上持續復蘇。
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0.7%。三季度經濟增速加速,同比增長4.9%。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逆勢上揚的成績單,在全球范圍可謂“一枝獨秀”。
業內分析,工業生產加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負轉正。消費明顯回升,預示中國經濟疫后復蘇已由供給端拉動的結構性復蘇,向著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方向邁進,為接下來的四季度及明年經濟反彈蓄勢。
固投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
在同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系逐步改善。不管是從需求、生產,還是從整個市場表現出來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來看,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態勢。
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除三季度普遍保持較高增速的工業生產和出口,內需回暖,特別是消費明顯回升,預示中國經濟疫后復蘇已由供給端拉動的結構性復蘇向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方向邁進,或為四季度與2021年中國經濟反彈蓄勢。接下來出口-制造業投資鏈條以及居民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有望逐步替代地產、基建投資,成為經濟進一步復蘇的主要驅動力。
在總量指標不斷恢復的同時,經濟結構優化也在進一步深化,展現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9%、4.7%,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8.2%、14.7%,都保持著較快增長速度;服務業實現穩步復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9%、7.0%,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
這些數據表明,疫情并未改變中國發展動力轉換、經濟結構優化、發展方式變化的大勢,而結構優化為中長期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支撐。
而伴隨經濟較快復蘇及保就業措施效果顯現,三季度多項就業指標出現明顯好轉,城鎮調查失業率從年初最高的6.2%下降至5.4%,城鎮新增就業已基本完成年度目標。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是我國經濟快速恢復以及各級政府大力穩就業、保就業共同發力的結果。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趨勢顯現,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個成績來之不易。上述指標共同表明我國經濟增長恢復中,勞動力市場受到的沖擊正在逐漸修復。
尤其是在投資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3.1%。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2.7%;制造業投資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個百分點。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9月當月投資增速為7.5%,整體修復速度依然領先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較強。其中,在專項債資金撥付使用偏慢、棚改項目、銀行補充資本金分流財政資金的疊加影響下,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當月同比增長3.2%,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0%,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但海外疫情二次暴發風險較大,制造業恢復速度依然偏慢。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房地產銷售回暖疊加貨幣環境寬松,9月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至12.0%,對投資的支撐作用明顯。1~9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4.4%。從近期政府各部門的表態來看,對于重點房企的負債水平進行監控已成為長效調控的重要工作,四季度調控收緊的力度依然會持續。
經濟動能切換至消費拉動
三季度以來,整體內需恢復的勢頭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消費需求。
伍超明表示,從邊際變化看,經濟復蘇動能已經逐步由投資拉動切換至消費拉動,如9月當月投資增速為7.5%,基本與上月持平,修復斜率趨平;消費當月同比增長3.3%,在8月轉正的基礎上繼續提高2.8個百分點,修復斜率向上特征明顯。
劉愛華介紹,三季度當季最終消費支出的拉動點數是1.7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0.6個百分點,和二季度比,最終消費支出是由下拉2.3個百分點提升到了正拉動1.7個百分點,可以說上升了4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增長。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持續推進,疊加高基數效應褪去,乘用車批發、零售銷量增速雙雙出現大幅上行,汽車消費回暖對社會消費品提振明顯。另外,隨著疫情形勢進一步好轉,餐飲消費持續回升,電影市場繼續放開,刺激了線下消費市場,對社零增速表現改善有一定提振。
疫情以來,電商表現出了逆勢成長的態勢。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3%。服務消費也在加快恢復。9月份餐飲收入下降2.9%,降幅連續幾個月收窄,已經慢慢接近正常水平。
沈建光分析,值得關注的是,本月限額以下社零增速反彈至1.2%,年內首次正增長,反映中小零售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回暖信號,這對于居民消費的進一步復蘇至關重要。
展望四季度
就目前來看,隨著國內外需求同步改善,中國經濟疫后復蘇的內生動力逐步增強。市場普遍預計,四季度中國經濟復蘇將會更加明顯,GDP增速或達6%以上,全年增速或在2%。宏觀政策方面,平衡穩增長、防風險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及時有效地化解結構性矛盾、探尋新的增長點,暢通國內大循環。
展望四季度,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當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向10%靠攏,消費修復也將穩步推進,出口增速明顯回落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四季度GDP同比有望升至6.0%的潛在增長水平附近,全年GDP增速將達到2.2%左右。
關于四季度宏觀經濟政策,盡管央行已弱化了逆周期調節對沖疫情影響的表述,但貨幣政策年內直接轉向的可能性較低,預計繼續維持“穩貨幣+寬信用”。
政信投資集團副總裁董峰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以來,央行特別重視支持中小微企業,為經濟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積極防范化解潛在金融風險。預計四季度的貨幣政策依然穩健。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支持實體經濟、扶持小微企業,讓中小微企業獲得更多直接融資的方式。目前貨幣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還需要一些突破,比如在監管層面,還可以給中小企業融資更大的空間,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還需要創新融資流程。
防范風險也是四季度宏觀政策的重點。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19日表示,“雙循環”下,經濟金融安全關乎命脈。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和金融開放,必須加快金融監管國際化進程,堅守底線防范金融風險,全力保障金融和企業的安全。中國在外資金融引進過程中,需建立有效的防范、預警和監管機制。
近期,一些國際組織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反映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報告稱,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將達到8.2%。除IMF外,近期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也都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預期。
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可謂風景獨好。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發達經濟體今年將衰退5.8%,其中美國經濟將衰退4.3%,歐元區經濟衰退8.3%,英國經濟衰退9.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衰退3.3%。
世界銀行近期也發布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預計的1%上調1個百分點,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9%。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惠譽將中國2020年增長預期由1.2%上調至2.7%,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
從世界各大經濟機構和評級機構預測看,各方對疫情陰影下世界經濟走勢有所差異,但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具有普遍的共識和確定性:全年實現正增長、增長率在2%左右,明年有望反彈至7%以上。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劉曉光認為,國際機構普遍看好我國經濟,一方面是基于我國經濟實現了強勁反彈;另一方面是基于我國經濟在歷次應對外部沖擊中的出色表現,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宏觀調控能力,對未來經濟走勢充滿信心。(祝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