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插隊,到底公不公平?近日,一則網友發布的“花40元就能在海底撈火鍋免排隊”的視頻讓這一話題再度引發社會熱議。
盡管海底撈方面已經否認了相關視頻的真實性,稱“網絡平臺出現違規售賣海底撈門店等位號碼的情況,經查證此類產品為虛假排號信息,屬于嚴重違規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花錢買插隊的情況確實是客觀存在的。據媒體報道,全國多地不少游樂場都推出過可以“花錢免排隊”的服務。如北京歡樂谷,就針對一些熱門項目推出“快速通道”服務,50元一次,游客購買后可優先進入。此前,上海迪士尼也曾因“天價插隊費”一事陷入輿論風波。
對于花錢買插隊,有些人不以為然,認為此舉加劇了他人的排隊等候之苦,實際上侵犯了其他消費者的權益。但也有人指出,提供付費的VIP服務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花錢買優先無可厚非。對于此類話題的熱議,當然不能僅止于一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口水戰,而是應該從法律層面對其展開嚴肅討論,并將之作為一個推動形成社會共識的契機。
那么,從法律層面,怎么看花錢買插隊呢?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以及公平交易的權利。也就是說,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公平權。如果是商家自身推出VIP優待措施,提供花錢買插隊服務,那么,商家必須提前將相關服務細則告知消費者,將是否花錢買時間的選擇權交到消費者手中,否則就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
如果花錢買插隊服務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商家完全不知情,那么,為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權,商家也有責任加強監督管理,通過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或者采取有效措施來遏制違規行為。另外,對于通過某種手段提前拿到排號、再將之出售牟利的第三方,相關職能部門也需酌情予以處罰。而被第三方利用來出售此類服務的平臺,也有責任盡快下架違規商品或者進行關鍵詞限制搜索等。唯其如此,才能對相關灰色產業鏈形成有效打擊,切實地維護消費者權益。(胡俊)
關鍵詞: 海底撈火鍋天價插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