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7%;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增長1.8%;進口10.41萬億元,下降0.6%。今年三季度,我國進出口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
從增速看,前三個季度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0.2%、7.5%。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前8個月累計出口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累計進出口實現正增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進出口的強力回升,得益于有效的疫情控制工作,對工業生產的影響相對較小。“從目前來看,第四季度應該會維持一個比較好的態勢,雖說歐美等經濟體出現了疫情反彈,但是這波反彈和疫情初期還是有差異,各方面準備充足得多,意味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會像第一次那么嚴重。”
出口連續6個月正增長
李魁文稱,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整體表現好于預期,出口展現較強的韌性。我國出口從4月份開始,連續6個月正增長。前三季度累計增長1.8%,表現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稱,這得益于政府支持政策有力并能逐步到位。“政府在復產時就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別是一些具體的、支持力度大的針對民營企業的政策,這些政策逐步到位,在二、三季度發揮了明顯作用。”
從出口的主要支撐因素來看,李魁文稱,一是防疫物資拉動出口增長2.2個百分點,部分企業抓住疫情發生后防疫物資海外需求增長較快的商機,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和方向,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合計1.04萬億元,增長36.5%。二是“宅經濟”商品拉動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明顯,合計出口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電等“宅經濟”商品8808億元,增長17.8%。三是國內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出口訂單的增加,“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生產端率先恢復,有效彌補了全球因疫情沖擊造成的供給缺口,部分企業出口訂單增加,也支撐我們出口的持續增長。”李魁文稱。
霍建國認為,出口的韌性也要歸功于企業的努力,“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民營企業是有韌性的,他們為了生存必須要尋找機會,他們克服了一些困難,穩定了一些出口份額。”霍建國稱,“外部市場出現了一些不均衡的發展,包括一些生活品的剛性需求顯現。比如說,一些家庭雖然不外出,但兒童的玩具的需求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國許多玩具工廠的出口不降反升。”
進出口占國際份額穩步提升
牛津經濟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世界貿易在7月時就已反彈至2019年平均水平的94%,然而各國占據的復蘇比例卻不盡相同。該機構高級經濟學家瓦斯列夫(Tamara Basic Vasiljev)稱:“中國恢復得最快。有趣的是,這種反彈并沒有在其他亞洲出口強國重演,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在商品出口達到大流行前的水平方面仍有差距,雖然大多數經濟體都在向 正常邁進,但中國貨物出口的表現確實很突出。”
李魁文介紹,根據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數據測算,1~7月份,我國進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為12.6%,其中出口份額為13.8%,進口份額為11.3%,同比分別提升1、1.1和0.8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歷史新高。
對于這一突破,屠新泉則對第一財經解讀稱:“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們更早地在疫情發生后實現了復工復產。同時,我們對外出口和生產與國內生產保持了一致,也就是說,我們國內的需求恢復得很快,這帶動了我國整個工業生產的復蘇。同樣關鍵的是,我國的工業生產配套能力強,很多國家都還在等待中國的零部件,但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內部解決,所以在生產的恢復上更快。”
李魁文還稱,今年以來,我國貿易多元化戰略持續推進,區域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前三季度,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7.7%,占比達到了14.6%。同期,對歐盟、美國、日本、韓國進出口分別增長2.9%、2%、1.4%和1.1%,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5%。
霍建國對第一財經稱:“三季度有一段需求的恢復過程,而我們國際市場的外部差異化比較明顯。在歐洲,一些市場起色明顯,但另一些依舊在受疫情沖擊,美國市場也有一定的增長。也就是說,疫情最嚴重的階段實際上是在二季度,但三季度疫情發展又了分化,多數國家還是進入了復蘇、穩定的階段。”
進口方面,李魁文稱,進口需求穩中向好,也支撐了進口值的回升。我國在全球率先復工復產,不斷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的成果,國內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也帶動了進口回暖。三季度,我國進口3.88萬億元,同比增長4.3%。
霍建國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進口還會保持一個回升的態勢,因為上半年之前進口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三季度恢復正增長,主要是國內的投資建設的需求在逐步地回升,進口本身就有了需求。另外,匯率對進口也會有一定的支撐作用。所以按照目前的狀況,四季度人民幣對美元仍然強勢,對進口有利,再加上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進口至少可以維持一定的增長水平。”
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實現了難得的正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同時,我國外貿在高質量發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在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方面,李魁文稱,一是體現在產品基礎穩固,貿易方式持續優化。前三季度,產業鏈更長、更能反映制造業發展水平的一般貿易進出口13.92萬億元,增長2.1%,所占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至60.2%。二是內生動力增強,民營企業帶動作用突出。三是梯度轉移顯效,中西部地區比重提升。四是發展活力增強,外貿新業態加速發展。五是區域合作緊密,貿易伙伴多元共進。六是競爭優勢鞏固,出口產品結構優化。七是保障民生增強,內需拉動擴大進口。
不過霍建國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認為,整體看我國外貿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壓力,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的問題仍然存在,如果外部疫情逐步趨緩,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我們的企業還面臨著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戰。“特別是美國的貨幣政策長期寬松,或許明年全年都是零利率,這樣美元會處于一個弱勢狀態,弱美元對我國擴大出口是有影響的,會增加出口負擔。但總體看,三季度進出口和去年基本上打平,全年有望保持正增長,甚至會出現更加令人樂觀的效果,達到1%、2%、3%的可能都是有的。”他稱。(高雅)
關鍵詞: 進出口占國際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