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短期內難以實施 導致資金閑置白白支付利息

發布時間:2020-10-14 15:15:23  |  來源:第一財經  

一些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短期內難以實施,資金趴在賬上白白支付利息,為此國務院近期明確這些項目需調整資金用途的,原則上要于9月底前完成并按程序報備。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密集調整專項債資金用途,以充分發揮專項債資金效率。

10月12日,山西省財政廳發布2019年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調整公告稱,經省政府26次省長辦公會批準,對太原、呂梁、運城三地總計10個專項債項目資金進行調整用于其他項目,涉及資金7.92億元。

這些項目調整原因不一。太原市客運東站等3個項目部分資金被調整至其他項目,原因是項目進度不達預期。太原市公交公司純電動車購置及停保場建設和城市交通智能化平臺項目約3億元專項債資金調整其他項目,因為這個項目已經基本完工,財政資金收尾。另外一些專項債項目調整原因,包括因土地糾紛、拆遷問題不能正常推進;項目提檔升級推遲實施;規劃調整項目終止;主管部門未同意項目用地收儲,項目暫時無法實施;未獲項目公司總部批準暫時無法實施。

多位財稅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造成專項債資金項目不能及時推進一個非常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爭奪專項債資金,對項目前期工作準備不充分不扎實,項目不夠成熟,導致資金到賬后再去推動項目,而由于各種原因項目無法及時推進,導致資金閑置。

目前部分省級審計部門披露的2019年審計報告中,廣東、四川、福建、山東、海南、湖南、北京、河南等地均存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閑置。

比如,截至2019年底,廣東全省共有313個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項目債的券資金未形成實際支出,涉及金額169億元。四川省2019年審計報告也發現,當地有275.58億元新增債券資金未使用,其中141.82億元閑置超過1年。

2019年地方政府債券平均利率為3.47%,資金閑置不僅造成地方政府白白支付利息,還會影響專項債資金效應,違背穩投資、補短板政策初衷。

為了充分發揮資金效應,財政部7月下發文件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對因準備不足短期內難以建設實施的專項債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優先用于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兩新一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

上述財政部文件稱,確需調整用途的,原則上應當于9月底前完成,合理簡化程序,確保年內形成實物工作量。各地涉及依法合規調整專項債券用途的,應當將省級政府批準同意的相關文件按程序報財政部備案,并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信息系統全過程登記。

一位東部基層財政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該省9月初已經發文,對年內無法實施的專項債項目可以調整用途,用于其他具體條件的項目。

近期不少地方密集調整相關專項債項目。以上述山西為例,7.92億元調整出來的專項債資金重新用于14個項目,其中10個為土地儲備或土地處置項目,另外則是公路改建項目、醫院新建住院樓、新城建設、農業配套設施項目。

不過調整專項債資金用途屬于“無奈之舉”,一些地方為了防止以后專項債資金出現類似閑置情況,采取了相應的激勵和懲罰措施。

比如廣西財政廳發文,對因市縣原因而調整政府債券資金用途的,相應扣減以后年度新增政府債務限額,并于今年9月起,每月定期通報市縣政府債券支出進度情況,對資金撥付進度快、安排使用合規有效的市縣和項目單位予以表揚,對資金撥付進度慢、安排使用不合規的市縣、相關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予以通報或約談,并與以后年度政府債券額度分配掛鉤。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為了爭取更多的2021年專項債額度,不少地方已經在近期開展了2021年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工作,對篩選出的優質項目做好相關前期準備工作,這有利于提高下一年專項債資金使用效率。(陳益刊)

關鍵詞: 資金閑置 地方政府專項債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