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市場多個品種債券發力增長 對國際投資者吸引力增強

發布時間:2020-10-13 14:31:18  |  來源:國際商報  

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今年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已突破100萬億元,較“十三五”之初增長一倍多。中國債券市場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明顯增強,并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踴躍配置。

多個品種債券發力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112萬億元人民幣。

作為直接融資的渠道之一,債券融資規模的增長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在這背后,是中國債券市場種類更趨齊全,結構更加合理,多個品種債券發力增長。

“過去中國債券市場以國債和金融債為主,現在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城投債、地方政府債、地方專項債等一起發力,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既能滿足不同的融資主體融資,也能滿足不同偏好的投資主體。”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說。

以8月末數據為例,公司信用類債券托管余額為25.4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托管余額為24.8萬億元,均超過國債18.2萬億元的托管余額。

在規模擴大和品種豐富的同時,債券市場風險管理機制和工具也不斷健全。“近年來,中國債券衍生品從無到有,能夠滿足債券市場投資主體的風險管理需求。在銀行間市場推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在交易所市場推出國債期貨,均是對債券現貨市場的補充,是債券市場必備的市場風險管理工具。”趙慶明指出。

此外,在中國債券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正在加快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也正在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債券市場發力支持實體經濟

近日,隨著安徽省2020年最后一批新增專項債券發行完畢,全年用于支持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項目的專項債券資金已達46億元。

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計劃為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財政部數據顯示,1至8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發行31883億元。債券資金支出進度加快,截至7月底已支出2萬億元,主要用于補短板重大建設。

“債券市場屬于直接融資,相對于間接融資,往往能給融資人節約融資成本,從整個社會角度,也更容易分散風險。”趙慶明指出。

政策層面也著力引導債券利率下行,為市場主體減負。據人民銀行統計,今年前7個月,債券利率下行為債券發行人減負達790億元。

針對不同種類債券的特點,相關制度安排不斷細化。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曹媛媛日前表示,要讓中小微企業,特別是中小微民營企業能夠利用債券渠道融資,必須要有一些特殊安排。今年銀行間市場對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進行了進一步完善,通過直接投資債券、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擔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

國債發行和資金下達也更趨高效。今年設立的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6月中旬以來在約一個半月時間內即完成發行。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抗疫特別國債資金7月初已在多個省份快速下達到市縣。

對國際投資者吸引力增強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新華社記者從人民銀行了解到,今年以來,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中國債券,月均交易量超7500億元,月均凈買入量超1200億元,目前境外機構持債總規模超過2.9萬億元。

中國債券市場對國際投資者吸引力日益增強,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變得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中國債券的收益率相對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債券違約風險較低。

2019年,中國債券已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和摩根大通旗艦指數。近期,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也明確了將中國債券納入的時間表。中國債券“集齊”全球三大債券指數,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金融持續擴大開放的信心。

“國際投資者加大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助于中國金融領域以開放促改革,進一步促進和提高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國際地位,還有助于降低中國融資成本和實現金融市場更加健康發展,國際投資者也將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趙慶明指出。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完善各項政策與制度,進一步提高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水平,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姚均芳)

關鍵詞: 中國債券市場 國際投資者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