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綜合各地旅游部門、通信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相比上一個小長假五一期間只有1.15億人次出行,此次長假是一個巨大的反彈,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其實還有一定的差距。這表明,與上半年比較而言,目前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人們已經能夠放心出游,但是其他多重因素聚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旅游全面恢復增長。
今年中秋節恰逢國慶長假,合并共有8天假期,調休后有些人甚至可以連續休假10天,有出行旅游時間優勢。但是,傳統上中秋節是家庭團圓的日子,此前中秋節假期較短,而今年與國慶節合并休假后,很多人擁有了足夠的時間返回家鄉團聚。因此,有人戲稱此次長假大家當春節過,這可能也對旅游市場產生了一部分分流效應。
今年雖然很多人無法出境旅游,但這不等于原計劃出境的游客在此次長假期間都會選擇在國內旅游,兩者之間無法簡單置換。因為從過去幾個月海南免稅店的火爆程度看,部分人群有足夠的時間和資金自由安排旅行,不一定會在長假期間出行體驗擁堵。此外,一部分高收入的上班族則涌向了西部旅游,尤其是西藏、新疆、寧夏以及云南等地,這是多年來形成的趨勢。
旅行人數與旅游收入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們預估景區人滿為患而主動避開出行,且不少景區也主動采取了一些限制人流的措施。不過,在此背景下,其他消費則出現明顯上漲。旅游、出行、購物、餐飲等是假期消費的主要領域,商務部數據顯示,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國慶假期增長4.9%。應當說,零售和餐飲對假期消費更具有代表性。此外,與過去相比,汽車消費開始恢復性增長,尤其是假期期間,由于降價促銷、汽車更新消費、疫情出行安全需求等原因,汽車銷售明顯升溫,扭轉了過去幾年持續下滑的趨勢。這也部分源于人們在長假期間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挑選。
電影市場今年國慶檔票房為39.48億元,比去年“史上最強國慶檔”的44.66億元有所減少。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目前電影院上座率仍有75%的限制,但更主要的原因或許是沒有爆款影片帶動。電影作為一種低成本的娛樂消費,主要與內容有關。此外,上半年幾乎顆粒無收的民宿業也在假期出現大爆發。總之,長假期間的各種消費存在結構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大部分與種種外部因素影響有關。
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到以下兩個問題。首先,中國在疫情期間采取的應對政策并非向失業人群提供補助,而是主要通過財政與金融政策積極支持供給側,因此,消費會受到一定影響。與受益于投資與出口的供給端相比,消費的恢復節奏也較慢一些,尤其是部分年輕人的就業受到影響,而他們同時也是消費主力軍。
其次,今年疫情受到持續沖擊的主要是旅游、出行、購物、餐飲等服務業,他們主要以個體經營為主,聚合后的規模巨大,這個群體收入受影響持續時間最長,程度也最深。因此,此次長假期間,他們無疑是減少消費的主要人群,同時,服務業的復蘇也會大幅改善他們的處境,有利于消費持續復蘇。
毫無疑問,此次長假直觀地展示了中國抗擊疫情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相應成效,這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不管是眼前的困難還是長期的挑戰,國家能力是事關國家命運的決定性因素。把疫情控制住對生產和消費至關重要,但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將是一個需要更長時間的過程,正所謂病去如抽絲,急不得。
中國的挑戰主要在于長期方面,經濟結構性改革以及在此基礎上改善分配是決定未來命運的關鍵。當前的刺激性措施,包括振興消費方面的政策都應該服務于更長遠的目標,實現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