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在6月1日公布后,“海南熱”持續升溫。
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海南7月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長超100%,遠高于全國平均增速。
9月29日,在2020綠公司年會的焦點論壇“共享自貿港新機遇”上,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榮延松介紹,2025年前,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經過測算,年薪百萬的人才可以少繳個人所得稅8.4萬元。
隨著海南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上升,海南與國內外的人才互動進一步加強,但由于教育資源存在短板,未來發展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另一方面,海南產業結構呈現“輕盈化”的趨勢,但短板依然十分突出。
區域人才交流加強,要警惕人才流出
智聯招聘CEO郭盛在論壇上分享的數據顯示,受政策利好的刺激,海南在7月的人才招聘需求猛增超100%,到8月稍微恢復平靜,進入正常水平,但與全國整體水平相比仍然是非常高的,人才市場非常活躍。
從人才供給角度看,海南省的外地求職者主要來自廣東和北方地區,其中14.66%來自廣東。同時,廣東也是海南省最大的人才流出地,今年有意去外地發展的海南求職者中,有32.55%選擇了廣東。
相比去年,海南與廣東的人才交流在加強。郭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說明海南與廣東在區域范圍內實現了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
伊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表示:“海南有一個最重要的優勢就是人才稅收政策,具有聚集人才的能力,我們希望把全球知名的、有影響力的年輕設計師都聚集到海南。”
在與國際的人才交流互動中,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要以人員流動便利化為重點,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區域性國際人文交流中心。
“高層次人才引進后,要警惕人才的流出。”郭盛認為,海南的教育資源短板明顯,這其中存在一個風險——年輕人被吸引到海南工作了,但到成家立業的時候,因為基礎設施配套不成熟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流失。
產業結構調整:數字化基建仍需加碼
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過程中,其產業結構也在逐漸調整,“去房地產化”效果初現,但短板仍然突出。
教育/培訓/院校是今年1-8月海南招聘同比擴張最大的行業,其次是娛樂/體育/休閑,以及旅游/度假,后兩者也是海南省的優勢產業。值得一提的是,同時期招聘占比中同比縮減最多的行業是房地產/建筑。
供給端的趨勢也與需求端的變化一致。從不同行業的異地求職者來看,今年1-8月,雖然海南省房地產/建筑招聘人數占比最高,達23.97%,但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與之相對的,是教育/培訓行業求職者的激增,從2019年的4.09%增長到8.51%,對教育人才的吸引力明顯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聘占比縮減的行業前五位里,計算機軟件和IT服務也在列。郭盛分析稱:“雖然海南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排名不是特別靠前,但發展還是很快。在計算機軟件和IT服務行業,所有企業都在做數字化。如果這兩個行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跟上去,相關企業比較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就會在未來碰到一定難度。”
海南自貿港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也已經公布,范圍也比較廣泛。具體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產業和熱帶高效農業種業、醫療、教育、體育、電信、互聯網、文化、維修、金融、航運等重點領域技能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何樂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