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開放提速入債市標準統一 便利境外機構投資

發布時間:2020-09-28 08:08:02  |  來源: 國際金融報   

“相比股市,債券市場可以吸引國外中長期的資金,這一部分資金是‘長錢’而不是‘熱錢’,受國際上‘風吹草動’的影響更小。”

9月21日,央行、外管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定》)。《規定》共六章二十五條,涵蓋總則、登記管理、賬戶資金管理、外匯風險管理及統計監督等內容。

受訪人士認為,未等上位法征求意見結束就直接開始資金管理規定的征求意見,可見金融市場開放速度在不斷提速。未來整合證券市場投資的各種渠道(QFII、債券市場直投)是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疫情后境外央行紛紛大幅放水,而國內貨幣政策并沒有跟風。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另外,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市值已居全球第二,但其中外國投資者的占比仍然較低,未來外資進入潛力巨大。

在受訪人士看來,相比股市,債券市場可以吸引國外中長期的資金,這一部分資金是“長錢”而不是“熱錢”,受國際上“風吹草動”的影響更小。

中國金融開放提速

《規定》是中國債券市場整體開放的配套政策,旨在統籌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投資交易管理,統一規范直接入市/在岸托管模式下的資金賬戶、匯兌及外匯風險管理(不包含“債券通”),并進一步優化資金匯出入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投資資金信息登記、統一資金管理和外匯風險管理、優化匯出入幣種匹配管理、取消即期結售匯限制等方面。

具體來看,統一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所涉及的賬戶、資金收付、匯兌、外匯風險對沖、統計監測等管理,整合目前多個分散規范性文件,形成統一的管理規范,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操作。

根據《規定》,在本外幣基本匹配的原則下,取消單幣種(人民幣或外幣)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對境外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外幣”投資的,僅對外幣匯出施以一定匹配要求,并將匯出比例由110%放寬至120%,有效滿足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匯出需求。

此外,取消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人辦理即期結售匯的限制,允許境內具有結售匯業務資格的其他金融機構為境外機構投資者辦理即期結售匯。

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征求意見是9月2日《關于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之后發布的在資金管理方面的細則。

“未等上位法征求意見結束就直接開始資金管理規定的征求意見,可見金融市場開放速度在不斷提速。”王志毅補充道,并且同上位法一樣,本次《規定》中的債券市場不再限定為銀行間債券市場,也包括交易所市場。以前習慣上的說法CIBM(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投模式未來應該也需要做相應調整。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定》對開放債市是又一大利好,為資金進一步的跨境和跨幣種流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松綁,為開放創造了必要條件。

看好中國債市前景

那么,為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整體開放,接下來是否還會密集出臺相關政策?

王志毅告訴記者,未來整合證券市場投資的各種渠道(QFII、債券市場直投)是大勢所趨。此前已開放兩種渠道之間的非交易過戶。

在債券市場規則整合后,未來或向QFII制度逐步靠攏,從額度上看,目前QFII和債券市場直投都已經取消了額度審批,不再限制投資額度。

“在本次征求意見中,境內托管人的概念原先是QFII制度下才有的,CIBM直投中的概念是結算代理行,QFII托管資格需要證監會的批準,而結算代理行則是由人民銀行批準。”王志毅補充稱,再比如,在開辦業務前指定1家托管人(或結算代理人/開戶行)在外匯局系統中進行登記的要求也和QFII制度類似。

談到讓外資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恒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是發展這一塊業務非常好的窗口期,所以不排除近期會有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的可能。

“其中很大的一個推動力就是國內外利差現在非常高,所以國際投資者在配資的時候愿意增持中國的資產,特別是債券這一塊,是安全性更高的資產。”王丹補充道,所以現在已經看到非常多的投資者愿意提高中國債券配置的權重。

9月25日早晨6點,富時羅素(FTSERussell)宣布,中國國債將會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預期2021年10月開始納入。具體納入時間還需在2021年3月,根據對最近宣布的改革措施是否已對市場的可投資性做出預期的實際改善而做最后確認。至此全球三大債券指數均已收納中國債券。

“納入后,中國國債的外資持有比例可能會增加6%至7%,并在2022年底前達到20%。”渣打中國方面表示,目前該比例還不到10%。

利好人民幣國際化

如何看待未來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市可能存在的推動作用?

王志毅分析,目前中國是第一個從疫情中走出來的,加上疫情后境外央行紛紛大幅放水,而國內貨幣政策并沒有跟風,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是吸引外資進入的最佳時期。另外,目前中國股市和債市均是世界第二大市場,但其中外國投資者占比仍然較低,未來外資進入潛力巨大。

此外,王志毅表示,吸引境外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有利于提升人民幣的計價功能,相當于增強了人民幣的購買力,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

王丹也對記者強調了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好。“在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中,債券是最重點的一部分,需要給予優先發展。這樣看來,如果國際投資者更多持有中國債券資產,對人民幣國際化是非常有好處的”。

王丹認為,相比股市,債券市場可以吸引國外中長期的資金,這一部分資金是“長錢”而不是“熱錢”,受國際上“風吹草動”的影響更小。

不過,在況玉清看來,資本市場的開放是大趨勢,債券只是其中的一個領域,其他的很多領域,比如外資對持牌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限制、外資對證券市場投資的準入限制等都在放開,肯定會持續推進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規定》中,也對禁止套利的部分做出了要求,即債券市場投資專戶內的資金不得用于投資中國債券市場以外的其他用途。在幣種匹配上,明確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匯出與匯入資金幣種原則上應保持一致,不得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跨幣種套利。(吳林璞)

關鍵詞: 債市標準 境外機構投資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