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流動性趨于寬松,國債有止跌跡象。但是考慮到經濟復蘇基調不變,流動性轉向可能性不大,國債不具重啟漲勢條件,或延續弱勢運行。
經濟數據向好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地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經濟呈現持續復蘇的態勢。9月中旬,國內經濟數據陸續公布,進一步確認經濟向好局面。其一,8月份國內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達到5.8%,為今年最佳表現,基本恢復到去年平均水平,顯示國內工業逐漸走出疫情的影響。其二,8月份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378834億元,同比下降0.3%。目前國內投資雖然不及去年同期,但是同比降幅呈現不斷縮小的態勢。隨著市場信心的逐漸恢復,投資轉正有望在9月實現。其三,8月份國內進出口總額為4115.9億美元,同比上升8.5%。8月份進出口總額的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大幅上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人民幣持續升值,可能對后期國內出口產生負面影響。其四,8月份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570.6億元,同比上升0.5%。今年以來消費數據首次轉正,顯示出消費逐漸回暖的跡象。
整體來看,國內工業、消費、進出口基本上擺脫了疫情的影響,逐步恢復正常。投資雖然仍然不及去年,但是呈現明顯的復蘇跡象,轉正指日可待。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認為國內經濟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在全球大的外部環境不出現明顯惡化的前提下,市場的避險需求將逐漸下降,國債整體的頹勢難以改變。
流動性難以轉向
為了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央行在上半年進行了力度較大的貨幣調節,最主要的就是進行了3次降準,其中1次全面降準、2次定向降準。隨著國內經濟逐漸擺脫疫情的影響,央行開始逐漸收緊流動性,具體的表現是二季度中期借貸便利(MLF)續作不斷縮量。但是,7月份等量續作MLF之后,8、9兩個月央行均在超量續作MLF。其中,9月份國內MLF到期量為2000億元,而央行續作了6000億元,超額續作4000億元。不僅如此,央行在8月初重啟逆回購,并且力度較大。MLF超額續作和逆回購力度較大給市場一種后續流動性將逐漸寬松的信號,使得國債期貨近期有企穩跡象,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流動性逐漸趨緊的態勢難以逆轉。
第一,國內經濟已經逐漸恢復,流動性寬松的必要性大大降低。第二,7月份國內貨幣乘數達到歷史高位7.15,并且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不僅如此,國內的超儲率處于極低水平,說明目前市場資金周轉效率加快,銀行自身流動性偏緊,同時預示著金融風險的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進一步降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后續貨幣調節基調也可能由保增長轉為控風險,這制約著國內流動性進一步寬松的空間。
后市預測
基于上述判斷,我們認為國內經濟復蘇的基調確立,市場信心恢復,對固定收益等避險資產的需求下降。與此同時,隨著國內經濟逐步復蘇,以及貨幣乘數的不斷上升,國內流動性寬松的必要性下降,保持穩定或者小幅收緊的態勢不會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國債利多已經出盡,整體的弱勢格局難以改變,不具備重啟漲勢的基礎。
關鍵詞: 期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