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產業面臨“失速”風險 將無法成為德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發布時間:2020-09-18 08:46:13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德國引以為傲的汽車工業正遭遇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

疫情危機對德國汽車業的沖擊是巨大的。一直以來,德國汽車產業被視為德國經濟增長的保障。但德國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盡管汽車工業仍是德國經濟的核心,但是德國汽車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角色已經不復存在。“這是十年來的第一次,汽車行業面臨明顯的人員調整,并將無法成為德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相比其他行業,德國汽車業受到疫情的影響更為嚴重。全球供應鏈的斷裂,讓德國汽車生產直到4月份仍處于停滯狀態。在此期間,小型公司受到了更大的沖擊。大型汽車公司可以選擇重組或轉向電動汽車生產,而傳統汽車小型廠商顯然并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而在疫情發生之前,德國汽車行業已經在產能過剩、投入數十億資金轉向電氣化、降低排放量的漩渦中苦苦掙扎。

市場需求的萎靡讓行業震驚,汽車行業只能謀求緩慢復蘇。同時,隨著燃油車主導時代的結束,汽車共享服務的興起導致汽車消費需求萎縮,汽車行業還面臨著投資新技術的壓力。

目前,汽車行業占德國GDP的9.8%,直接雇用約80萬名員工,加上電氣工程和金屬生產等上下游供應商,雇員總數可達93.6萬。但疫情以來,汽車行業近60%的員工從事短期工作,未來也面臨大量裁員風險。德國《汽車周刊》援引專家的數據預計,由于疫情導致不少德國工廠停工停產,今年的汽車業或將裁員達10萬人。

據外媒報道,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警告稱,7月份德國汽車產量已降至197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8月汽車生產和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三分之一。VDA預計,今年德國汽車總體產量將下降25%。

大眾、寶馬、戴姆勒等德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也因疫情而損失慘重。多家德國汽車巨頭的上半年或二季度財報顯示,其核心業績指標接近全線下滑。其中,大眾汽車集團二季度虧損24億歐元,寶馬集團二季度營業虧損6.66億歐元,戴姆勒集團二季度凈虧19.06億歐元。

讓汽車業倍感無助的是,要得到政府對于行業支持恐怕并不容易。

據德國《商報》報道稱,在總理默克爾與汽車業領袖們舉行的視頻汽車峰會上,反對以購車補貼等財政方式救助德國最關鍵行業——汽車行業的意見占據了上風。此前,針對目前德國汽車行業銷量不佳、深陷危機的現狀,不少人呼吁針對燃油車提供與電動車類似的購車補貼,引起各方熱議。

支持補貼者認為,德國汽車制造商的燃油發動機非常先進,因此購買補貼不應該成為禁忌。德國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爾除了希望再給德國的電池研發生產提供100億歐元資金外,同時也是燃油車購買補貼的支持者。索德爾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經濟援助案里所制定的購買補貼,不能僅限于電動車,還應適用于燃油車。只要它們比舊款燃油車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廢氣,就應該同樣享用補貼的政策利好。”索德爾補充說:“針對燃油車的購買補貼,不一定需要和電動車那么高。但它是一個信號,人們以前在市場上買下了一輛高廢氣排放的車,現在他們也希望為減少廢氣排放做貢獻。”

大眾集團品牌總裁布蘭德施塔特援引了購車折舊補貼在金融危機后對扶持汽車工業發揮的重要作用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在此次疫情下,政府應當實施類似的補貼,并將燃油車納入其中。2009年1月份至9月份,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汽車工業帶來的沖擊,德國政府針對個人消費者實施了購車補貼政策,金額高達2500歐元。當時,德國政府為此拿出了50億歐元,共補貼了近200萬輛新購車輛。

然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燃油車的購買補貼持反對意見,她認為在此前確定的經濟刺激援助案之外,無須再做補充。她表示:“我個人相信,我們的經濟援助案是完整的,我們已經決定了正確的措施。”對此有反對者認為,對電動車的補貼于整個汽車行業的元氣恢復無益,也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工作崗位。

今年第二季度,德國經濟環比萎縮10.1%,創下1970年有季度經濟數據統計以來最大降幅。在疫情發生前,以出口為導向,以汽車、機械制造為支柱產業的德國經濟疲態已現,去年第四季度經濟環比零增長,而席卷全球的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在短時間內陷入“停擺”,供需兩端“急凍”,令德國汽車業雪上加霜。德國《汽車周刊》預計,汽車業可能需要10年才能恢復。未來德國汽車業是否能夠再現昔日輝煌仍有懸念。

關鍵詞: 德國經濟增長 德國汽車產業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