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上市公司總數和退市公司家數都創新高說明什么

發布時間:2020-09-17 10:10:04  |  來源:證券日報  

9月15日,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0家。在上市公司數量增加的同時,退市公司數量也創出新高。

9月16日,千山退正式摘牌。數據顯示,今年退市公司數量再創新高:年內,15家企業被強制退市(包括兩家B股),其中9家為面值退市,5家為財務退市,1家為規范類退市;截至7月底,13家公司通過出清式重組完成退市。筆者認為,退市公司數量連創新高,是提升市場整體質量的重要措施。

首先,監管部門持續優化多元化退市機制,為劣質資產出清、讓契合經濟發展訴求的資產上市開辟了路徑。

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都很重要,都要把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表示,“資本市場是一個內涵豐富、機理復雜的生態系統,做好資本市場工作,必須統籌兼顧投資者和融資者、上市和退市、再融資和減持、新股東和老股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存量和增量等關系的動態平衡,求取最大公約數”。

在易主席的定義中,退市包括強制退、重組退、主動退等多元化退出渠道。從監管部門的規則設定來看,強制退主要針對存在財務問題、信息披露嚴重違規、欺詐發行、造假問題的公司。剔除這類公司是資本市場質量提升的必然選擇。此外,同屬于強制退市的“面值退”公司,往往也面臨一定發展桎梏才被投資者“用腳投票”。面值退也可以說是市場的自我調節和提升。

此外,重組退對改善上市公司質量效果更為明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正在穩步推進,高科技、新經濟企業迫切需要股市融資支持。通過資本市場實施產業整合是大勢所趨,因此重組退增加是一種必然。

第二,新證券法簡化了退市流程,提升了退市效率,為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創造了條件。

從退市制度供給來看,新證券法不再規定證券退市的具體情形及暫停上市等實施程序,明確由證券交易所進行規定。交易所從完善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入手,積極研究推進退市制度優化。筆者認為,這些制度供給意味著公司退市時間將大大縮短,效率將提升。同時,在注冊制背景下,退市和劣質資產出清的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市場資源可望更多地向優質資產進行配置。

同時,即便近年來A股退市公司數量連創新高,但是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退市率仍不足1%,顯著低于成熟市場。我國股市退市數量和效率還有提升空間。

第三,部分強制退市股雖已駛上“單行道”,但仍有資金選擇在最后的交易日“追隨”,說明投資者風險教育仍任重道遠。

在千山退最后一個交易日,有不少投資者前往“打卡留念”——千山退9月15日成交量為1.07億股,總成交額接近1900萬元,而該股的總股本不過3.6億股,換手率近三成。資金搶籌強制退市股,此前也多次出現。去年還出現一個交易日內逾6000萬元資金搶籌3只強制退市股的情況。

多年來,A股市場強制退市公司能重新上市者寥寥。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創業板不接受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申請,因此千山退的離開是一條“單行道”,投資者“打卡”是真、“留念”卻將落空。

易會滿主席強調,“一個良性循環的資本市場,需要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借助多元化退市模式,淘汰“落后產能”、吸收“先進產能”是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意。千山退留給市場的思考不僅是“千山花盡落”,更應該是“千山黑處起金烏”。

關鍵詞: 上市公司總數 上市公司總數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