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就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 9月14日,銀保監會舉辦新聞通氣會,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如此提示消費者,并點名了銀行理財承諾保本保收益、信用卡過度營銷分期業務等亂象。通氣會上,相關負責人還介紹道,銀保監會2019年督促銀保機構清退、賠付消費者41億元;三年罰沒銀行保險機構逾72億元,超以往十幾年之和;8月末全國在運營P2P僅剩15家……
排查整治51類消保亂象
郭武平在通氣會上表示,為切實維護銀行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銀保監會重拳出擊,通過集中開展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專項檢查、投訴核查組合拳,2019年度督促銀行保險機構真金白銀清退、賠付消費者40.92億元,其中通過整治消保亂象清退、賠付23.97億元,通過現場檢查清退、賠付10.7億元,通過投訴督查整治漠視群眾利益清退、賠付6.25億元。
郭武平介紹,2019年10月~12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對產品設計、銷售、內部管理、第三方合作、理賠、互聯網保險等多個領域的51類問題開展排查和整治。據介紹,其中,銀行理財和信用卡亂象較多,理財承諾保本高收益,信用卡過度營銷分期業務,有的強制要求分期,與透支額度進行掛鉤,即消費者要提高透支額度必須進行分期,提高了消費者的成本。
郭武平表示,近年來為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銀保監會也加大金融消費者教育,目的是讓消費者知道從來就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金融產品,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
三年罰沒銀行保險機構逾72億元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掀起的“監管風暴”也正顯現成效。銀保監會銀行檢查局副局長朱彤表示,當前行業性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基本杜絕,尤其“蘿卜章”、理財“飛單”、同業私出保函和違規兜底等嚴重擾亂市場的問題幾乎絕跡。
據朱彤介紹,銀保監會開展監管檢查,加大違法成本,2017年至2019年,累計處罰銀行保險機構8818家次,處罰責任人員10713人次,罰沒合計72.4億元,超過以往十幾年總和,處罰問責鏈條進一步延伸穿透至違規行為的交易對手機構。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運行平穩、風險可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今年前8個月,銀行業新增人民幣貸款投放14.4萬億元,同比多增2.4萬億元,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小微、三農等重點領域。
8月末,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余額3.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5041億元,不良貸款率2.14%,較年初上升0.11個百分點。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核銷力度,前8個月共核銷不良貸款7302億元,同比多核銷963億元。
8月末全國在運營P2P僅剩15家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8月末,全國在運營的網貸機構只剩15家,較2019年初下降99%,借貸余額較2019年初下降84%。網貸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參與人數連續26個月下降,風險持續收斂。
該負責人表示,雖然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取得決定性進展,但后續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更大,剩余機構的“三降”問題進展緩慢,網貸機構退而不清問題依然突出。下一步要徹底開展風險整治工作,如期完成整治收官工作,將處置存量風險作為核心工作來抓,提高資金的清償率和返還效率。(林曉麗)
關鍵詞: 銀行保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