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12日,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舉行。期間,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就廣汽新能源發展規劃、與上汽集團的合作情況以及廣汽集團2020年的發展目標等話題與新華汽車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
“特斯拉是學習的榜樣,也是超越的對象”
2019年,受宏觀經濟壓力較大,相關支持政策特別是政府補貼政策的退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從7月份開始出現了下滑。不少人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開始持觀望態度。
不過,馮興亞相信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的速度都將非常迅速。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電池的能量密度、電池技術的發展,在性能上電動車目前具備了和燃油汽車競爭的能力。中國市場的領先優勢將繼續保持。
在早些年,由于擔心技術不太成熟可能帶來消費者滿意度風險,以及會分流傳統燃油車發展的資源,廣汽傳祺直到2017年才建立了獨立的新能源公司,與傳統燃油車徹底分開,在生產、銷售體系,包括工藝上,兩套體系、兩套人馬。
“我們確實在電動車領域干得比較晚,但是我們是真干。”廣汽新能源專門斥資30億元、歷時30個月開發了純電平臺——GEP平臺,衍生車型覆蓋從小型車到中大型車、從小型SUV到中大型SUV,續航范圍從300km到700km,并能夠實現L3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在去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發布了e-TIME行動計劃,在用戶體驗,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智能智造和電氣化上發力突破。2019年,廣汽集團累計銷售新能源乘用車5.69萬輛,同比增長135.9%。其中,廣汽新能源累計銷量4.22萬輛,同比增長110.6%。
面對國產后氣勢更加兇猛的特斯拉,廣汽準備好了嗎?
“特斯拉是電動車行業的最先進入者,具有新進入的領先優勢,應該說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也是我們要超越的對象。”馮興亞說。
在馮興亞看來,特斯拉積累了很多年,擁有非常強的綜合實力,所以超越特斯拉不能只在某一個產品層面的超越,要靠綜合實力全面、全局性超越。
“即便我們將來和特斯拉做得一樣,我相信也會有更多人喜歡買我們的車,而不是喜歡特斯拉,因為我們是中國品牌,扎根于中國當地,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做。”
廣汽集團計劃在2025年實現全系車型電氣化,其中PHEV產品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根據規劃,2020年內廣汽將完成燃料電池示范運行車開發,2021年開始進行小批量試驗性示范運營,爭取2023年起在大灣區重點領域開展500輛以上規模的示范運營和驗證。
“廣汽集團力爭2025年自主品牌新能源進入國內新能源行業前三。”面對未來,馮興亞設下了宏偉的目標。
牽手上汽是完全務實的合作
當前,汽車行業發展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任何一個單一企業無法僅靠自己的力量滿足“新四化”轉型升級的要求。在有些領域,找到合作伙伴,雙方共同投資,共擔風險,成果共同享受,非常必要。
“例如,在智能網聯,包括智能化領域投資巨大,不投你會落后,投了你又投不起。在這個領域內沒有合作平臺,沒有資源共享平臺,我認為失敗是唯一的結局。”
除了零部件領域的全球資源整合之外,在整車研發和示范運營領域,廣汽正與外方伙伴深入合作。廣汽集團和豐田汽車公司一致同意進一步深化開展涵蓋新能源車、節能車及智能網聯領域的全面技術合作。
2019年底,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積極探討在技術研發、資源協同、投資布局、市場拓展、商業模式創新及國際經營等相關領域開展合作。
對于這一合作的進展情況,馮興亞透露:“我們的合作應該說沒有時間表,成熟一個就做一個,也不需要對外公開和宣傳,是完全務實的合作。”
傳祺發展向好 集團全年沖刺8%目標
根據1月6日公布的產銷數據,2019年廣汽集團分別完成產銷202.38萬和206.22萬輛,同比下滑7.76%和3.99%。
對于這份成績單,馮興亞有著怎樣的評價?
“從數字來看,我們比行業水平大概好了5個百分點,但是我們去年主要是在庫存結構和內部調整上做很多工作,算上庫存的調整大概調了有三四個百分點,如果這樣算下來,其實高于行業水平7個點左右。”
2019年,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均實現了逆勢上揚,廣汽集團銷量下滑,主要是為廣汽傳祺的大幅度下降所累。2019年,廣汽乘用車僅銷售38.5萬輛,較2018年同比下降28.14%。
馮興亞坦陳,對于國V和國VI的切換這件事,出現了誤判。導致傳祺產品供給方面有些措手不及,一些車型推遲上市。如今,經過調整,已經步入正軌。例如,第二代傳祺GS4上市后出現了熱銷局面,超額實現上市時規劃的月銷15000輛的目標。
2020年,廣汽集團向同比增長8%的目標發起挑戰。
“進到2020年,我們已經把水分擠得差不多了,有一些大方面的‘雷’基本都排掉了,我們應該說進入到了上升周期。”對處于筑底期的市場,馮興亞充滿了信心。(記者 吳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