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師和兩個學生 麗水最小學校上完最后一課

發布時間:2020-07-17 11:21:38  |  來源:錢江晚報  

周老師給孩子們在黑板上留下祝福

周曰忠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玩

畢竟是少不經事的孩子,他們依舊笑鬧著

師生三人在教室留影

麗水縉云縣大洋鎮木栗村毗鄰溫州永嘉和臺州仙居,是麗水市最偏遠的山村之一。

7月15日下午,縉云縣大洋學校木栗教學點操場上,53歲的周曰忠帶著9歲男生王旭康和8歲女生王蕾蕾蕩著秋千。

一個老師和兩個學生是大洋學校木栗教學點的全部。

暑假前,縉云縣教育局已經同意該教學點撤并,這有著76年歷史的學校順利完成了使命。

周曰忠心里有些不舍:這個暑假,他還常去教學點看看兩個學生。“有空就過來轉轉,給孩子們一些建議,畢竟要融入新學校大家庭了,要提醒孩子們學會與人相處。“

大洋學校校長王加堯說:“我們一直想留住這所歷史悠久的學校,為了讓幾個學生感受到教育公平,政府每年要投入近50萬元來培養這幾個學生,但,學校終究是沒留住,我們會記住這里。”

老師留下祝福:

“乘風破浪會有時”

7月15日下午,周曰忠又來到學校,見到了學生王旭康和王蕾蕾。他又到教室里為孩子們上課,又陪孩子們去操場做了游戲……

學校已經撤并兩周了,孩子們的最后一課也在兩周前上過了。“這次只能算臨時的最后一課,我懷念學校、懷念孩子,總想回來看看他們。”周曰忠說。

王旭康似乎更淘氣了,拉著周曰忠繞著校園走來走去。“老師,下學期,我還要和王蕾蕾同班;老師,我帶你去家里摘西瓜吃……”

王蕾蕾黑了一點:“爸爸身體不好,暑假里我都在地里干農活,我長大了,要幫家里做點事兒……”

木栗教學點有幾十間教室,但師生三人在二樓右側一間條件較好的教室里上課。

與其說是上課,還不如說是談心。

“孩子們,要進到新學校了,三年級你們會有很多同學,所以你們在暑假里要抓緊多學習,爭取跟上同學的步伐……”周曰忠在課堂上講著,但孩子們卻在課堂上嬉鬧著。

“王旭康,你語文成績要抓緊,暑假不要再貪玩了,你好多字都不會寫。”周曰忠微笑著批評。

“就是,比我大一歲,還和我一樣讀二年級,成績還沒我好。”王蕾蕾笑著補刀。

“我會趕上王蕾蕾的,我到新學校后還要和王蕾蕾同班。”王旭康說。

30分鐘的師生寒暄式上課結束,周曰忠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告別語: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孩子們,祝福你們前程似錦,有空多回學校來看看。”周曰忠拉著兩個孩子說。

畢竟還是少不經事的孩子,兩個二年級學生依舊笑鬧著,拉著老師去操場蕩秋千,離別的憂傷似乎并不存在。

建校76年

最多時有300多名學生

木栗村以前叫木栗鄉,2008年木栗鄉撤并到大洋鎮。

如今的教學點的前身正是木栗鄉小學,1944年木栗小學建校,至今已有76年建校史。

一個又一個山區的孩子在木栗小學接受教育后走出大山。

1997年,木栗小學學生人數達到了300多人,這是建校史上的學生人數峰值。此后,隨著城鎮化建設,鄉里人數越來越少,學生數量也一直在減少。

2008年,木栗鄉撤并,木栗小學也更名為大洋學校木栗教學點,此時,學生已經不足百人。

兩年前,周曰忠老師調入木栗教學點任教時,學校僅有6個教師和18名學生。除周曰忠外,其他5名老師都是代課老師。

今年復學后,學校只剩下周曰忠和二年級兩名學生,木栗教學點也成了麗水市最小的學校。雖然只有兩名學生,但課程不能少。周曰忠身兼數職,教授語文、數學、美術、體育和音樂等課程。

今年暑假前,經學校申請,縉云教育局同意,木栗教學點撤并,這座有著76年歷史的學校完成使命。

同學太少不利于孩子成長

只好申請撤并

大洋學校校長王加堯當年就在木栗小學當老師。“木栗小學培養了我,我對學校充滿感情。”

王加堯說,讓木栗教學點存在,就是為了方便周邊山里孩子就近入學,“山里孩子苦,最遠的要走10多公里上學。”

王加堯說,他和大洋學校班子成員一直試圖留住木栗教學點。“為了幾個學生,我們每年要投入近50萬元。老師要發工資,保安、廚師都需要開支,每年我們還要對校舍進行維修,添置各種教學設備。但為了實現山區孩子的教育公平,我們認為值得。”

王加堯認為,學校不得不撤并的原因主要是招不到老師,招不到學生。“代課老師都不愿意到這里代課,有條件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中心學校讀書了。”

等到學校只有2名學生的時候,校方提出了撤并教學點的申請并被縣教育局批準。

“兩個孩子長期不和同學接觸,會弱化他們的社交能力,也會逐漸失去和別人競爭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我們和家長、學生做過溝通,他們都同意下學期轉鎮上的小學讀書,所以我們做出了撤并的決定。”

“木栗教學點曾帶著山區孩子走出了大山,我們會感恩木栗小學并永遠記得木栗小學。”王加堯說。(盛偉)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