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課堂”為幸福教育鋪路 讓家庭教育更有張力與活力

發布時間:2020-01-21 11:38:04  |  來源:中國教育報  

據報道,1月18日是2020年中小學寒假的第一天。在江蘇常州教科院附中,一場特別的考試正在緊張進行,考生是爸媽,出題人是自己的娃,考題是孩子們一學期語、數、地理、生物大綜合。

孩子出題考家長,家長考完試后,孩子還會出具學習評定報告,孩子與家長、監護與被監護人的角色互換無形中踐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反向教育。當教育者成為被教育者,監護人成為被監護人,場景差異自然會產生不一樣的教育效果。

讓家長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名稱職的家長,是教育改革的應有之義。一個合格的家長必須做到“知己知彼”,既要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也應明白如何做。只有洞悉孩子的一切,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按照哲學家盧梭的說法,應是“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最好的教育是通過言傳身教去影響與帶動。從孩子的角色去考慮問題,從孩子的需求出發去采取措施,以被教育者的愿景和立場去實施教育,家長與孩子才會構建和諧而緊密的關系,達到幸福教育的初衷。

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無論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不能忘記教育的初衷,都不能違背教育規律。從教育改革的現狀與未來看,教育孩子固然重要,但教育家長更加迫切。常州這所學校開設“智慧父母課堂”,教會父母如何做家長,讓他們在與孩子角色互換的體驗中去提升自我,實現教育理念的優化、教育方式的轉變,為幸福教育創造了條件,為實現有靈魂的教育開辟了路徑。

換位思考能增進彼此理解和信任,角色互換會增進寬容與理解,孩子出題考家長,“不要總罵我、多陪陪我”等評語看哭父母。而讓父母擁有教育智慧,使其多從孩子的角度而不是自我的假設去采取措施,如此才能讓家庭教育更有張力與活力。

(作者堂吉偉德  系職員)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