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修水縣的一名小學生在值日時,聽到國歌聲響起后就自覺在原地舉手敬禮。這一幕被傳到網上后,得到廣大網友點贊。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各地時有發生。但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還是會讓人感到暖心。
當我們在為這些孩子的行為點贊時,到底觸動我們的是什么?也許是被孩子的天真打動,但更多的可能還是對他們敬畏規則、遵守規則的贊賞。事件中的小學生之所以能夠自然而然、自發自覺地去這么做,正是因為規則意識已經深刻于心,并踐之以行。對其行為的認同,根本上說,是對每時每刻守規則的一種認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直以來,培養規則意識都是家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每個孩子上學后首先會被教導的。比如,升國旗要唱國歌、立正行禮,上課要遵守課堂紀律,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等等。可以說,守規則,對很多人來說,是人生第一課。
規則意識的有無,往大了說,關乎社會文明進步;往小了說,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法律法規、黨紀黨規、道德規范、行業準則、行為守則……規則,無處不在,也正是這些規則支撐著整個社會有序運行。分析來看,社會中很多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背后都是因為規則意識淡薄和缺失所致。
規則意識,彌足珍貴,必不可缺。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類似事件中的主人公多是小學生。也許我們該捫心自問,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守規則的初心還在嗎?讓規則意識回歸,敬畏規則、遵守規則,這或許才是類似事件留給我們最深刻、最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