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7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要正視仍有個別教師頂風違紀的現實,通過嚴格的監督考核進行約束,通過嚴肅的處理措施堅決懲處,使違規者付出代價,嚴重的要終身禁止從教,切實起到警示震懾作用。
明確從嚴查處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給教師隊伍的害群之馬敲響警鐘。以“先生”自詡卻實施暴行,既傷害無辜學子,也有辱“師者”二字。不懂做人之道,談何塑造靈魂?學為人師,更要行為世范。這是為人師表,也是為人本分。
眾所周知,師德師風是教師的從教之基、素質之魂。師德在國外一般被稱之為職業倫理,包括教師的政治立場、價值觀念、教育意識、職業態度、工作責任感及其相應的行為方式。師德的好壞與教學業務水平的高低并非直接對應的關系,但對學生價值取向甚至教育事業健康發展造成必然影響。如此語境下,教育部等7部委聯合給教師劃出師德“紅線”,嚴重違規者將終身禁教,無疑會起到警示震懾作用。
長期以來,教師在上崗前需要通過教師資格認證,教師資格獲得后終身有效,這也使教師職業被等同于“鐵飯碗”。然而,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現行教師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入口把關不嚴、人員能進不能出、職務能上不能下等問題。特別是,存在教師從事有償家教、體罰學生、違反教育規律、增加課業負擔等現象。因此,劃出師德紅線,建立重師德、重業績的考核機制,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辦好教育的重要環節。
首先,應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嚴格執行5年一次的定期注冊考核。考核內容應包括師德、業務考核以及教學工作量考核;同時,師德應作為首要條件,實行一票否決。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定期注冊、績效考核、職務聘任、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建立健全師德建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再者,應嚴格執行一票否決,不給失德教師預留“下不為例”等操作空間,通過正常的退出機制,將不良教師及時清理出教師隊伍。
特別是,嚴重違規終身禁教,需將師德建設挺在前面。事實上,給教師劃師德紅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加強師德建設,考核和懲戒僅是一種手段。因此,應將師德考核與師德建設有機給合起來。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師德的過程建設上,做好長遠規劃和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師德規范,劃分師德規范的層次;建立教師個人的師德檔案,注重平時對教學、教研活動的督查;積極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環境,避免片面追求升學率等不利因素給教師布下“師德陷阱”。總之,師德建設不單是教師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學校、整個社會共同努力的事情。(張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