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熬夜 你報復的是誰?是世界的壓力還是自己的身體?

發布時間:2019-11-26 15:06:5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有時候,一則新聞沒什么震撼力,幾則新聞放在一起看就頗耐人尋味了。比如,“當代年輕人一邊熬夜一邊養生”“近六成大學生都有脫發困擾”“年輕人心源性猝死率連年飆升”……

在這個“禿”如其來的“毛不易”的年代,誕生了不少奇葩行為大賞,最奇葩的當屬實習公司根據脫發量發放Offer、考察晉升。脫發、養生、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等表述,在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圈子中屢見不鮮。

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凌晨1:00才睡覺,在一些大學生眼里都不稀奇。當“養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用詞,年輕人創造了自己特有的養生方式:熬最長的夜,趕最晚的工,用最貴的面膜和眼霜;一邊吃火鍋,喝碳酸飲料,一邊用王老吉敗火。這種先透支身體,后自救惡補的行為有一個時尚的名字——朋克養生。

時間在自相矛盾中被撕裂,博人一哂的戲謔背后,折射出失之偏頗的生命理念。

熬夜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復旦年輕女教師于娟,患癌去世,在她生前就寫的《此生未完成》的書中,她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任何的長期熬夜,都等于慢性自殺”,“二十幾歲的時候,覺得人生冗長。其實,有時候,人生很短很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長期以來人類適應環境的結果,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夜晚有了更多可能性。當城市已經漸漸沉睡,很多年輕人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但夜生活不等于熬夜生活,良性的夜生活應該是生活的點綴,而不是健康的負擔。

朋克養生也是養生,先不說是否正確,至少說明年輕人知道熬夜的危害,知道應該好好照顧自己,為什么還是樂此不疲地傷害自己呢?

確實,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年輕人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只有在夜間才擁有喘息的空間。對他們而言,“睡覺是生理需求,熬夜是心理需求”,“晚安”的意思不是我要睡了,而是我打烊了,要享受只屬于自己的時間了。這種行為也有一個稱呼——報復性熬夜。可是,你報復的究竟是誰,是世界的壓力,還是自己的身體?

不管什么時候,健康的體魄都是最重要的,許多熬夜的人,最終都會后悔自己當時怎么那么不愛惜身體。

有的熬夜是因為不夠自律。白天沉迷抖音、微博、朋友圈,把工作都留到晚上,沒有了退路,便只能硬著頭皮熬夜干活,看起來很努力,感動了自己的背后,是自欺欺人。健康不會陪著你演戲。

還有一種不自律的表現是放縱,夜生活五彩斑斕,無拘無束,可以恣意地吃喝玩樂刷手機,當你發現該睡覺的時候,天也快亮了。生活需要儀式感,需要偶爾放縱帶來的“峰值效應”。可當一個人在浮躁之中沉迷于“修仙”的樂趣,有想過,待浮躁褪去,自己會摔得多慘嗎?

很多人覺得,放縱是一種自由,可當你放縱到無法掌控自己的睡眠,這究竟是自由,還是不自由?現代人的夜生活越來越豐富,得到許多享受,卻并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并不自由。

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睡眠是其中之一。越簡樸,越能擺脫生活的“奴役”,越接近精神的自由。活出精彩,不是折騰自己,希望所有的年輕人,能夠在每一個靜謐的夜晚,停下匆忙的腳步,拋開嘈雜的放縱,做一個溫柔的夢,去聆聽生命的律動,給心靈留一個靜靜喘息的機會。

呂京笏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