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開啟自己的“飛馳人生”

發布時間:2019-10-28 16:52:29  |  來源:中工網  

19點50分,Z66次列車披著點點星光,從南昌站緩緩出發,作為列車長的曾穎開始一節節巡視車廂……23點50分,曾穎甩了甩頭,拋開困意,再次巡視列車。此時列車中的旅客都已熟睡,發現被子被踢開,曾穎會仔細輕柔地幫旅客蓋好。

1449公里,11個小時48分鐘,每半小時巡視一次車廂,這是曾穎和其帶領的乘務員班組無數個夜晚的日常。責任和耐心,是22年鐵路工作對曾穎的饋贈,亦是曾穎對鐵路的奉獻,更是她家族四代“鐵路人”的堅守與傳承。

“1997年京九線開通,鐵路需要招一批工作人員,父親覺得是難得的機會,便把姐姐和我送進了鐵路系統。”曾穎回憶,那時她不過十八歲,高中畢業,學習成績不錯,夢想著能夠上大學,以后做都市白領。但在鐵路工作了幾十年的父親曾祥財認為,鐵路工作穩定,機會難得。曾穎就這樣被父親“半強制”地送上了火車,接過了父輩手中的接力棒。

“那時經常看到別的孩子上學放學,就偷偷流眼淚。”盡管心有不甘和埋怨,但曾穎心中對鐵路工作并不討厭。事實上,曾穎和鐵路早有淵源。“我太爺爺、爺爺、父親、叔叔和姑姑們都是鐵路職工,幾代人有十幾口人都從事鐵路工作。小時候我家房子就在鐵軌邊,推開門就是車站站臺,每天都能看到火車。”

在鐵路世家長大的曾穎,對很多發生在父輩們身上的鐵路故事耳熟能詳。“爺爺那時每天要巡視8公里線路,掛在樹杈上的飯盒里,干完活回來總是爬滿螞蟻,得一只只挑揀出來。1983年的7月,同在養路工區工作的父親和叔叔接到命令,南潯線路段涂家埠至楊家嶺區間路基被連日暴雨沖垮,情況危急,他倆和爺爺分布在不同的作業點,一干就是20多天。”

七月的天氣特別炎熱,洪水過后迎來的就是高溫,很多職工都因為中暑相繼倒下。大家都隨身攜帶十滴水,感到不適就趕緊喝。“不能在搶險最需要人的時候倒下去。”曾祥財的這句話,被曾穎深深記在了腦海。

剛到鐵路上工作的頭兩年,曾穎至今回憶起來仍直呼“難熬”。

那時火車都是綠皮車,沒有空調,夏天像火爐,冬天隨著火車一路北上,車廂里也越來越冷。“我們要在火車上燒暖爐取暖,乘務員要負責一路加煤和清理煤灰,雖然戴著手套,但手上的掌紋里仍然都是煤灰,一雙手黑黢黢的洗不干凈,得拿刷子刷。”

盡管艱苦,但曾穎咬牙堅持了下來,而她覺得最難熬的還是逢年過節,因為沒法和家人吃頓團圓飯。

隨著在鐵路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她似乎也越來越能理解父輩。“剛開始一兩年會有些情緒,但后來習慣了就還好,鐵路也教會了我很多。”

2008年和2010年,姐姐曾麗華和曾穎先后晉升為Z68車次和Z66車次的列車長,她們也被稱為進京列車上的“姐妹花”。

“現在心中仍然有一點點遺憾,當初如果自己繼續讀書,那就是另外一種人生,但也僅僅是遺憾,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遺憾。”曾穎坦言,現在的她已經坦然,火車已然成了她的第二個家。

如今,列車長曾穎帶領著一個13名乘務員的班組,其中絕大部分都是“95后”“00”后。從2007年組建至今,12年間人員更替,但耐心、細心、專業的服務精神一直在班組傳承。“我也經常會把父輩們的鐵路故事講給她們聽,告訴她們要有責任心和耐心。”

當記者問及以后是否會讓自己的孩子繼續從事鐵路工作時,曾穎說:“我會優先尊重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做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而兒子喜歡的恰好是火車,經常說自己的夢想是開火車,每每聽到這個,曾穎心里暗暗地開心。(記者 盧翔)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