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有利

發布時間:2019-10-12 14:48:48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北京成功舉行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強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黨和國家一直在強調“支持特殊教育”“辦好特殊教育”“加強殘疾康復服務”。《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實施方案》也提出要讓“殘疾兒童少年享有適合的教育”。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輪教育革命。人工智能與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為特殊兒童帶來新希望,人工智能為特殊兒童獲得“包容性”與“公平性”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手段,有望徹底打破限制特殊兒童有效獲取教育資源的有形無形的障礙。這也包括為數不少的自閉癥兒童。

自閉癥發病率逐年升高。自閉癥兒童常常被稱作“星星的孩子”: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他們只生活在自己的空間里,像個外星人、天外來客,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由于缺乏正常的社會互動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他們無法像普通兒童那樣走進學校接受常規的、系統的教育,去學習在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甚至有些人認為自閉癥的孩子就是智障或精神障礙。這也導致自閉癥兒童與社會進一步脫節,對于他們來說,接受伴隨一生的平等教育是他們走出黑暗、融入社會的希望所在。

作為當代醫學一大難題,自閉癥雖然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但盡早發現盡早教育干預康復效果會提高很多。目前國內對于自閉癥的篩查通常都是來自于家長和老師的行為觀察,由于很多家長和老師缺乏對自閉癥的了解,往往會耽誤自閉癥兒童康復的最佳時機。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自閉癥康復工作起步較晚,現有康復機構數量與人員專業化水平嚴重不足,教育干預技術仍停留在 “簡單(個性化干預缺失)粗放(評估主觀片面)”的初級階段。但是有研究表明,雖然自閉癥的孩子往往拒絕與人交往,但他們易于接受電子設備等仿真環境帶來的信息,人工智能技術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教育而言是一種有利的手段。

近年來,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閉癥兒童教育干預,由于自閉癥兒童個體差異性顯著,團隊重點開展自閉癥兒童個性化智能干預與精細評估,為滿足自閉癥兒童需求開發了一套創新型學習系統,集精細化測評與精準教育干預為一體,通過人機交互游戲和多模態感知技術實現自閉癥兒童個性化與自適應學習。團隊以“星未來”給其命名,寓意是給星星的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大量實證結果表明,“星未來”可以對兒童自閉癥進行有效篩查,從而為自閉癥的確診和及早干預節省寶貴的時間,而且能夠根據每個自閉癥兒童的需求和特點定制學習計劃,并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狀況營造智能化、個性化、自適應的學習環境。

團隊將進一步全面貫徹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的精神,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發展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為自閉癥兒童提供更好的智能教育干預,有效地緩解數千萬自閉癥兒童與家庭面臨的巨大困難。

雖然近年來人工智能環境下的自閉癥教育干預技術國內外研究進展顯著,但自閉癥兒童個體差異性巨大、發展軌跡復雜多樣、能力表現范圍龐雜,對于自閉癥兒童教育干預而言,亟待突破的重大挑戰仍然有很多,未來還需廣大科研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陳靚影)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