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賦能工業互聯網 未來網絡要適應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發布時間:2020-08-12 15:57:44  |  來源:中國江蘇網   

一年一度的無錫世界物博會近日開幕,首場線下活動聚焦物聯網與5G融合,彰顯5G通信技術的重要地位。

放眼全球物聯網領域,無錫物聯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率先與5G融合,企業集群逐步形成,創新成果開始涌現,應用示范帶動全省。“5G+物聯網”等于什么?與會專家學者分享業界的最新趨勢。無論是賦能工業互聯網和無人駕駛,還是啟動萬物智聯,我省在關鍵技術上自主可控亮出一系列應用成績單,江蘇5G融合物聯網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和進程,隨著節拍“踏歌而行”。

5G賦能工業互聯網,未來網絡深度融合實體經濟

“未來網絡要適應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需要做到‘智能、柔性、可定制’。” 首場物聯網與5G融合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表示,“智能、柔性、可定制”的載體即5G賦能工業互聯網。

在江蘇,5G融合工業物聯網的案例比比皆是。以江蘇省國信集團為例,其運用工業互聯網構建了“江蘇國信智慧能源信息化平臺”。依托5G通信技術,目前接入了15家電廠、700個部門、8000個用戶、1400多萬裝機容量。“平臺通過物聯設備實現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預警預測,動態呈現安全狀況。”平臺技術提供方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說,在此之前,信息化平臺軟件被國外壟斷,銷售和維護價格高昂;現在成功實現國產自主可控,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里。

依賴人力的物流行業,正努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工業互聯網技術把物流業從肩扛手提的傳統模式,帶入了科技驅動的新物流時代。位于南京雨花物流基地的蘇寧云倉24小時“火力全開”,“5G融合工業互聯網技術后可實現商品進出庫調配、貨物自動存儲與移動。”據介紹,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效能就是減少人力成本,實現卸貨、揀選、包裝、分揀、裝車物流全環節的無人化。

當然,5G+物聯網構成的新網絡,還需要應對發展網絡、產業、商業模式等方面的一項項具體挑戰,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促進融合。

“從江蘇5G工業互聯網目前發展的情況來看,還暴露出數字基礎設施不足、中小企業的設備聯網率低、網絡標準不明確、協議不同等問題。”與會專家建議,將5G納入工業無線技術標準,通過邊緣計算等技術實現生產區域網絡全覆蓋和各系統數據互聯互通,鼓勵企業、設備、產業鏈同步上云,通過“5G+邊緣計算”拉近云與生產線的距離,打造扁平化、體系化、差異化的5G工業網絡。

5G智能駕駛,讓“聰明的車”駛向“智慧的路”

在交通領域,物聯網的發展使得汽車與外界的關系進一步加強。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內,車輛上的5G和物聯網應用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參觀者坐進駕駛艙,仿佛在玩駕駛游戲的“遠程駕駛”。與無人駕駛不同,遠程駕駛是駕駛員坐在遠程虛擬座艙里,通過屏幕實時觀看車輛前方路況。駕駛人操作虛擬座艙里的方向盤等設施,通過5G網絡將轉向、加油門、踩剎車等信號迅速傳輸給車輛,遠程遙控汽車駕駛。

遠程無人駕駛正在探索,5G自動駕駛已實現質的飛躍。放眼歐美,以谷歌為代表的無人駕駛汽車攜帶的各種傳感器可以檢測到遠達兩個足球場范圍內的物體,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量產并投入使用。我省無人駕駛技術“另辟蹊徑”,借助車路協同、高精度定位等核心能力,江蘇已有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和無錫車聯網先導區多個應用場景。

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是蘇州為智能交通世界大會打造的示范項目,目前一期項目已完成8.4公里道路改造。蘇州移動副總經理陶群介紹,高鐵新城一期建設在單車智能化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車路協同,借助5G低時延、大帶寬的特點,讓汽車對路側信息進行有效判斷,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為自動駕駛的規模商用奠定了基礎。

5G技術已不僅僅局限于讓汽車座艙智能化,而是開始讓道路等基礎設施更加“聰明”。無錫車聯網先導區采用LTE-V2X技術,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ITS等新技術,重點實現了城市級端到端輔助駕駛,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保障了交通安全。

走進無錫車聯網先導區核心應用區,可以看到在每個路口均部署了雙模RSU設備,全面升級了交通標識標牌,像這樣的路口達到了40個。在實乘體驗車上,通過智能后視鏡實時獲取所在路段前方路口的紅綠燈信息、擁堵信息、周邊車輛信息,同時通過V2X系統可以了解車輛與路口的距離,給出直行通過前方路口的建議時速。

5G啟動萬物智聯,構建人與設備的萬能網絡

萬物智聯的基礎是萬站建成。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琦透露數據,預計今年年底,三大運營商將布設75萬個5G基站,從這個數字背后,可以感受到推進5G網絡的巨大決心。江蘇的5G基站也將在2020年底達到55000個,為萬物智聯打好硬件基礎。

5G硬件的高速配備已經啟動萬物智聯的按鈕,以智能門鎖、空調、熱水器為代表的智能家居產品已走進千家萬戶。遇到水龍頭漏水和天然氣管道漏氣時,手機上可即時收到提醒,系統還可聯動機械手關閉閥門,保證廚衛安全環境。南京物聯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廚衛系統已在新建小區內廣泛使用。“通過在閥門上設置低能耗物聯網傳感器,只需較低的成本,就能實現長期的安全預警。”公司負責人說。

通過整體的互聯解決方案,已經能實現人和手機等設備的互聯。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交通、樓宇、能源與安防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也使得智慧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為可能。

一棟“聰明”的樓宇內,會安裝著二氧化碳、溫度、暖通等各類傳感器,使得樓內暖通系統、制冷系統、照明系統等都有實時監測和智能調控。江蘇遠景智能物聯網全球創新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以制冷系統為例,大樓多是中央空調設定溫度,對于周圍天氣環境的變化不會監測調整。如果通過傳感器監測天氣情況,當樓宇“知道”過會兒要下雨,就會讓中央空調減少大功率工作,一年下來可以節省不少能源。

不過,萬物智聯也是一把“雙刃劍”。物聯網發展走到十字路口,面臨各種新挑戰,萬物智聯也引發隱私泄密的安全擔憂。歐洲物聯網理事會創始人羅布·范·克拉內堡在大會祝賀視頻中表示,一方面一些技術與創新并沒有提供有意義的服務,另一方面,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安全、隱私、融資等方面不透明,難以讓人放心。他表示,隨著5G與物聯網的深度融合,連入網絡的實體正在發生變化——可以是人,也可能是無人駕駛的汽車、家用電器,這就需要創新監管模式;他相信中國在物聯網與智能化發展方面,將會獲得巨大的成就。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