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號角,京東要用“新動能”贏得產業互聯網下一個十年

發布時間:2020-05-19 13:55:15  |  來源: 新華網  

數字化辦公、智能采購、智能供應鏈、AI客服……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這些服務正成為企業的新剛需。“新基建”戰略的提出,更讓B端市場的潛力得以充分釋放。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京東也以“新動能計劃”吹響了其進軍To B市場的號角。據了解,“新動能計劃”是京東針對企業服務市場而推出的一項系列行動,它基于京東多年商業和技術沉淀,整合核心業務、利用資源優勢,以云計算、AI、IoT、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為基礎,服務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性解決方案。

回顧京東可以發現,進軍To B市場并不是心血來潮的即興之舉,而是早已謀劃籌備多年,而“新動能計劃”只是這項野心的一次集中爆發。事實上,產業互聯網代表下一個十年早已是業內共識,但如何吃下這塊蛋糕,卻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京東選了一條具有京東特色的道路。

To B對于京東并非新鮮事。早在七年前,京東就開始了To B布局。當時的主要業務是電子采購,執行部門叫京東企業業務。京東為何要做企業業務?這是因為京東當時已經積累了眾多企業用戶,而在運營過程中,京東也發現了企業采購的許多痛點。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家集團公司在全國設有30個分公司,即便采購同一品牌的礦泉水,也不得不面臨供應商眾多、報價各異、配送復雜的局面,另外還在支付環節存在不透明等問題。

于是,針對企業的采購需求,京東開始為企業設計內部線上商城,企業采購可以全部搬到線上,且流程全部透明化,商品和供應鏈全部接入京東,大大縮減了采購成本。

相比淘寶的第三方平臺模式,自營模式讓京東對B端客戶的需求有更深的理解,對產業鏈的介入更深,同時能沉淀更多的數據。例如,當用戶在平臺咨詢客服,淘寶用戶會被分配給無數個商家,但京東用戶則全部指向京東客服,于是數據也會沉淀在京東。這些數據最后都成為京東訓練AI客服的“養料”,讓機器變得更聰明,讓京東能夠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對客戶的行為習慣進行智能識別。這些沉淀下來的數據成為了京東的護城河之一。

通過智能采購這個垂直賽道,京東逐漸進入到整個B端企業服務領域。根據賽迪研究院的數據,在電商化采購賽道,京東已占據了51.2%的市場份額,同時服務超85%的在華世界500強企業,擁有近700萬的中小企業客戶數。取得這一成績,京東企業業務僅僅用了不到7年。

在技術方面,京東也已經布局多年。早在2017年,劉強東就曾表示,技術服務會成為京東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并將京東未來12年定位為技術驅動。而在去年年末,京東宣布設立京東云與AI事業部,整合原京東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業部。四天后,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成立,這是京東技術線的最高管理決策機構,直接向劉強東匯報。按照負責人周伯文的解釋,技術委員會是外向型的技術組織,強調的是由內而外以及業務之間的協同。這背后的深意是,京東試圖將技術平臺化,將技術實力由內而外進行釋放。

在整合了這些技術與服務的基礎上,“新動能計劃”成為一種必然。事實上,對于“新動能計劃”,京東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與京東集團其他創新項目不同,這項計劃由集團高層親點,由京東企業業務聯合主攻技術創新的京東智聯云一起落地執行。這一計劃包含六大能力組件——京采云、NeuFoundry智能中臺、智能交互RPA、京東智聯云會議、協同辦公平臺和京東專有云,以及三大應用層解決方案——智能協同管理解決方案、智能采購解決方案、智能中臺解決方案。

無論是智能采購,還是AI客服,亦或是智能辦公,京東都在試圖用開放連接的方式,去觸達B端客戶。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京東是“把自己在技術服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資源和能力,變成組合化的東西給到企業”。 現在,“零售商”已經不足以代表這家公司,“服務商”才是更準確的說法。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