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發揮了積極作用 成為抗疫“利器”

發布時間:2020-04-13 15:29:22  |  來源:人民日報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數字技術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抗疫“利器”。

在制造業一線,以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智能制造,更好地經受住了疫情沖擊,復工復產的速度明顯加快。在城市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實踐中,智慧城市作用凸顯。為實現精準抗疫、有序復工,各地政府和企業創造性地推出健康碼,掃碼就可識別個人防疫有效信息,便捷高效。據統計,騰訊健康碼已在北京、廣東、四川等近20個省份上線,累計亮碼近50億人次。在消費領域,擺脫空間限制的新模式、新業態盡顯其優勢,直播帶貨、云教育、云簽約、云醫療、云游戲等新消費需求釋放巨大潛力。

此次抗疫中,數字技術展現出強勁的活力,讓人們看到了科技創新帶來的無限可能。疫情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治理帶來短期沖擊,但也倒逼數字化加速轉型。我們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讓數字技術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讓數字化發揮更大作用,要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順應新一輪技術革命引發的產業變革趨勢,做好政策引導和制度設計。我國發展數字技術有良好的基礎,在相關技術、專利數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出臺和發布了若干政策和文件。今年以來,從中央部委到地方,頻頻出臺支持舉措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但是,產業數字化基礎薄弱、數據開放共享水平不高、與實體經濟融合不深等諸多難題,還有待克服。

以抗疫中應用廣泛的健康碼為例,依托健康碼和微信政務小程序,可以衍生出大量的新應用,成為應用更廣泛、服務更高效的數字化平臺。但要實現不同地區、不同平臺之間的數據共享聯通,還需作出更多努力。要為數字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亟須從頂層設計著手,清理那些制約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障礙。通過政策引導,不斷優化數字經濟服務水平,強化數字經濟人才支撐,創新監管方式,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

讓數字化發揮更大作用,還要充分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推動產業升級,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和升級換代,而是從生產方式、產品設計到運營等各個環節的深度融合。因此,要充分激發數字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鼓勵和引導數字科技企業加快技術研發應用。對領軍企業和重大項目,從財稅優惠、資金補貼、人才引入等方面強化政策支持力度。

疫情終將過去,從危機和困難中捕捉機遇,數字技術不僅僅是抗疫“利器”,也將是促進我國經濟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利器”。(馮華)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