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盲道應成網絡建設標配 為視障人士打開新“視”界

發布時間:2020-01-03 11:02:27  |  來源:廣州日報  

隨著圖片轉語音、文字識別等技術的發展,視障人士借助互聯網,打開了新“視”界。近年來,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我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網站中,完成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已有3萬多個。

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對于視障人士的意義可能比正常人更大。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或許不方便出門,但“足不出戶知天下”的互聯網會給他們打開一扇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大門。

事實也正是如此,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視障人士可以通過讀屏軟件使用電腦和手機,網絡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更是他們實現自立、改善生活的重要手段。目前越來越多的視障人士不再是只能從事推拿按摩,而開始從事盲文校對、教師甚至程序員的工作。

我國的信息無障礙建設開始的時間不長,雖然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網站,信息化無障礙建設成效明顯,但不少商業網站缺乏網絡盲道建設意識,一些互聯網產品在設計時,壓根就沒考慮過信息無障礙的要求。2016年發布的首份《中國互聯網視障用戶基本情況報告》顯示,我國有1300萬視障者。其中上網和使用手機的比例并不高,除了受教育水平制約外,主要障礙就在于網絡盲道還不夠暢通。

雖然視障人士的數量占網民數量的比例不大,但是,平等、共享是互聯網的核心精神,信息化的快車,一個也不能少。現實中的盲道等無障礙設施,是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已成為公共設施的標配。它大大提高了需求者的生活質量,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樣,網絡盲道也應該成為網絡文明世界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礎設施。不管是有形的盲道,還是無形的盲道,都應該建設好。

網絡盲道建設不應該只是政府的義務和個別企業的慈善行為,而應該盡早納入國家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中,從頂層設計上為網絡盲道掃清障礙,讓其成為網絡環境建設的“必選項”。希望網絡盲道越來越暢通,讓信息化紅利能夠惠及更多人。 (譚敏)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