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學校“一位難求”如何破解

發布時間:2019-12-23 09:53:43  |  來源:工人日報  

據媒體報道,位于南京的金陵老年大學,有320多個班級,每學期1.3萬人次就學,入學名額一位難求。今年學校嘗試網絡報名,結果不到一分鐘全部課程被搶光。老年大學一位難求的現象不只南京一地,北京市東城老年大學,有的學生甚至在報名前一天晚上就來排隊,濟南老年人大學去年春季招生時,早上8點報名,凌晨0點就排起了長隊。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去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總數為24949萬人,占人口比重為17.9%。根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于去年底公布的數據,當時,全國共有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6.2萬多所,在校學員有800多萬人,參加遠程學習的學員有500多萬人。老年學校的學位缺口,由此可見一斑。

對于老年學校,個別人或許不以為然,老年人已經退休,再去上學是不是浪費了社會資源?要知道,老年學校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與其它學校是不同的。老年人在這里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并非用于深造和工作,而是適應社會發展,融入社會,避免被邊緣化,有助于提升其生活的便捷程度。以金陵老年大學為例,過去老年人學計算機的多,如今智能手機普及化了,計算機課沒人上了,老年人開始熱衷學習英語,為了在出國旅游時實現基本會話。

更為關鍵的是,老年學校并非只是學習的場所,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社會交往和文化活動場所。學員之間相互交流,一起學習琴棋書畫,吹拉彈唱陶冶情操,這不僅有助于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促進家庭和睦和社區和諧。從這些方面來說,老年學校的存在并不是浪費資源,而是對老年人安享晚年,融入社會生活,避免產生孤獨感大有助益。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實體的老年學校需要固定的教室、教具和師資,擴招擴建的社會和經濟成本都不容小覷,但這并不意味著,在老齡化時代里,老年人的學習熱情無法得到有效滿足。畢竟,老年人學習需求來源并非考試,而是希望能夠跟上社會發展,滿足社會交往和文化活動需求,對此,可采取多種方式予以滿足。

比如,新知識新生活技能的學習,既可以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送學進街道,送課進社區的方式進行,讓老年人在家門口的社區里學到東西,還能省卻奔波之累。對于老年人的社會交往和文化活動需求,街道鄉鎮和社區也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鼓勵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其中,有關部門也應當為老年人的社交和文娛活動提供更多資源,比如場地、師資、賽事組織等,以豐富老年人的文化活動。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