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連續10年定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發布時間:2019-12-13 10:01:5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2020年宏觀政策取向進行了定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這是中國宏觀政策連續第10年采取“積極+穩健”這一組合。不過,在老組合的背后卻有著新的內涵。

財政、貨幣政策基調10年未變

為何連續10年定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盡管外部環境風云變幻,但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正在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行進,宏觀政策連續10年定調未變,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體現出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信心,有利于市場主體形成穩定的預期。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十三五”規劃和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早就確定了,每年中國按照目標和制定的工作安排穩步推進,沒有出現經濟的大起大落,也沒有出現各項重要指標的大起大落,政策層面也沒有大起大落。

“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來促進結構的調整,托住基本的經濟底盤;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相對充裕合理的流動性,讓經濟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運行。”趙錫軍指出,從這個角度來講,財政政策來托底和推動結構性改革,貨幣政策保證經濟有足夠的“潤滑油”,中國經濟這部“機器”就能相對安全穩定地運行,實現既定目標。

老組合背后有何新內涵?

——財政政策更加注重結構調整、保民生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久裆?。

在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指出,

而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則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對比可以發現,今年的表述更為具體,“加力提效”變為“大力提質增效”,而且提出“注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提質增效,要擴大公共支出總水平和落實減稅降費,為穩增長提供更好的支持;另一方面,更加強調結構調整,加大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支出,優化產業結構,同時加大對民生的保障,確保社會政策要托底,保障整個社會的穩定運行。

趙錫軍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側重點發生一些變化,放在結構調整和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率上。提質增效實際上是把基本的、主導性的宏觀調控政策和經濟發展的新要求結合在一起,保持目標和政策的一致性。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兩次比較大規模的減稅之后,明年預計減稅的空間比較小,財政赤字預計不會有明顯的提升,2020年的財政政策會更突出重點。

——貨幣政策更注重靈活適度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在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指出,

而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穩健的貨幣政策由“松緊適度”變為“靈活適度”。

對比可以發現,

趙錫軍指出,“松緊適度”更多從規模的角度,從投多少貨幣量的角度,是一個相對比較傳統的數量規模的調控手段。而“靈活適度”意味著會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新的問題和挑戰,增強政策靈活性。

趙錫軍表示,貨幣政策不再是講求數量型的政策,而是要傾向更加靈活、更加市場化的政策工具,這和2019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革、效率明顯提高有關系。所以能夠做到通過靈活的工具的使用來把要傳遞的信號傳遞給市場。

曾剛也指出,松緊適度指的是量,靈活適度更多是指的是方向?,F在整個貨幣政策面臨的外部環境比較復雜,一方面穩增長是當下最大的任務之一,另一方面也存在著CPI上漲的壓力。如何在穩增長的同時,防止演化成大水漫灌、資產泡沫和通脹,意味著貨幣政策要根據實現實狀況的不同進行權衡,保持一個靈活的姿態,在多重目標當中,去尋求一種動態平衡。

央行行長易綱近日撰文指出,把握好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著力點,需做到在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把握好總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以及精準滴灌,引導優化流動性和信貸結構,支持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沒變,更加注重以改革方式提升貨幣政策調控有效性,提升貨幣傳導效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通過LPR改革推進,帶來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下降,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強調跟其他政策形成合力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另外,會議還提出,

曾剛認為,和以往不同,之前是強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而這次強調的是更大范圍內的一個綜合協調。

在曾剛看來,這種綜合的協調,意味著從整個國家宏觀調控的整體制度設計的角度,要更好地去把握各類政策之間相互效應的影響和關系的疊加。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有助于促進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的實現,而反過來,這些政策也能帶動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更好地把握各種政策之間的這種勾連關系,更好發揮宏觀調控效果。(記者 李金磊 左宇坤 彭婧如)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